5月23日,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据5月24日《京华时报》)
北京20%本科毕业生容忍 “零月薪”,这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信息,曾经的“香饽饽”,何以沦落到如此地步?结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就业论调,一个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是,容忍“零月薪”不仅是一个与就业难相关的话题,更是成为整个社会都应直面的困境。
在笔者看来,关注点至少有三:一是“零月薪”何以匹配公众对学费的投入和付出?二是“零月薪”何以满足公众的教育预期?三是“零月薪”之下,公众对教育投资的热情何以被激发?
当教育投资无法带来人生的收获和成功——获得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时,“零月薪”就无法满足公众的教育预期,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就是读书无用论的蔓延乃至社会问题的产生。必须看到,个人是否愿意为教育付费,以及付多少,取决于个人对教育收益与教育成本的比较,以及个人其他投资的收益率。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众多家庭尤其是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不利。正因为如此,“零月薪”无法刺激公众进一步投资教育的热情。
隐藏在“零月薪”背后的社会问题是,高等教育难以发挥社会分层作用,以及社会流动受到限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零月薪”有扩大的趋向,本则新闻的调查结果表明,去年还只有1.2%的大学生愿意接受“零月薪”,而今年已经达到了20%。如果“零月薪”的情况持续增加,将会对整个城市社会的稳定产生冲击和威胁。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批判力较强。人数少或零星状态还不会引起社会注意,一旦人数积累到一定数量,他们将形成一股很大的社会冲击力量;另一方面,城市一旦出现大批有文化的青年失业者,社会舆论的压力也将陡然增加。
如果说新一代农民工引导不好、管理不善,对城市社会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将主要是实体层面的话;那么,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对城市社会稳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将主要集中于思想文化层面,这是当下不能不慎重对待的问题。
(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