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真实80后:我们迟早会“立”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2日 10:12   南都周刊

  而且因为父母的离异,每华说自己是一个彻底的不婚和不育主义者。但是在浸会大学遇见自己真正喜爱的男孩之后,每华还是像大多数普通的女孩一样深陷其中,她将他计划进了自己还算遥远的未来,直到对方因为家人的坚持,而在结束浸会大学研究生课程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上海。

  朱卫是三人中,唯一没有爱情的。在北京的日子,朱卫对所谓的边缘群体有了切身感受,他在日记上写道:“每日惊惶地活着,吃饭的威胁、睡觉的威胁、行走的威胁,甚至对于路边巡逻的公安,都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那种感觉,”朱卫说,“就是一种漂,在这个城市里,今天如果我死了,过一个星期也不会有人知道……在北京如狗一般地挣扎着过活,为了什么呢?”

  在坚持了近半年之后,朱卫回到了杭州,回到了那些曾经共同合作拍片的朋友之中。在短暂自我调整之后,他的新片《光棍》又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一个放映厅里公映了。在首映结束之后,观众们沸腾了,大家起立为朱卫欢呼,甚至有女生直接喊出了“朱卫,我爱你”。

  “啊,这就是我要的感觉。”朱卫说他现在之所以还有被人惦念和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因为他还在坚持做一些事情,哪天要是他不再坚持了,放弃了,那么顶多也就是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打工的人,而他的同学再不会想到他了。

  就在朱卫开始筹拍他自己的下一部参赛电影的时候,有一个叫袁天琪的女生自告奋勇地找到了他,说很喜欢他的电影,并希望出演他下一部电影的角色。那个女生后来得到了一个角色,而朱卫也得到了他的爱情。

  2010,奋斗

  在浸会求学的最后阶段,每华一直在路透社香港分社实习,那里的工作环境、工作节奏和员工素质都让她感到着迷。在财经组,只要电子板上出了新的公告,那整个办公室的人就像打仗一样,一人盯盘,一人采访,一人写稿……每华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生命与记者的职业如此紧密地拥抱在了一起。

  以前的朱卫和李隆都不理解买房的意义,现在想起来,才体味到其中的滋味。这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话题了,尤其杭州这样一个楼价不断攀升的天堂城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就如我们相信我们出生之处和长大之处才是我们的根的所在,朱卫说:“可是,若不是由于父母亲人在那个地方,你凭什么说那里是你的根呢?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父母那一辈的伟大和艰辛。”

  每华的2008年是在考试和求职中度过的,她的母亲希望她能留在杭州工作,这样也许她会考虑给每华准备一套房子,过起安逸舒适的日子。每华在职场上得到过一些机会,但并不理想。她也在努力准备托福,希望毕业了能够去香港。

  每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不过从她的性格和谈到这件事的口气来看,似乎并不是一件太大不了的事情。每华的母亲改嫁后,过着富足的生活,而她父亲,抱着绘画的天赋,仍然生活于困顿之中。以至于在每华性格中,既保留了父亲文艺的脾性,又有母亲物欲的一面。

  如果能去香港,那么每华需要至少10万元的费用,这个钱她知道是可以问母亲要的,而这对她来说,不可不谓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尽管那人是自己的生母,每华也怕自己会积欠太多。

  而有时为了弥补自己因为钱的缘故而与母亲走得太近,每华也会主动跑去父亲家团聚。而事情往往会变成这样,就像那个中秋节,每华在父亲的家中,冷漠的父亲甚至没有准备一顿晚饭,最后她只能悄悄哭着自己给自己泡了一包袋面。

  后来,每华得到了香港浸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李隆在坤和从“助理经理”升职为“项目经理”,基本月薪上涨到了7000多元,朱卫也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他们都很少回家,尤其是朱卫,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去了,过年也没有。

  2009,爱情

  2009年7月,是李隆毕业后在坤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作的第三年,也是他研究生女朋友毕业的日子。李隆与他的女朋友自大二开始就在一起,自此再也没有分开过,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

  女朋友毕业后,在一家上海的行销公司找了一份工作,而李隆也没有做太多打算,就已经决定跳槽去上海。当时正好有一个上海周浦万达广场的商业项目需要用人,李隆凭借自身的能力和人脉,很快就找到了下家。然后他俩很自然就想到了结婚这件事。

  “也许别人会为这件事伤透脑筋,但对于我们来说,你想我们都已经在一起5年了,5年都没出过什么事,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放心的?”李隆说。

  在香港浸会大学,每华也遇见了她以为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其实在这些年来,每华的性格和想法也在不断变化。起初,像她这样的女孩自然是会爱上那种酷酷的男生,不过她虽然混乐队,但她的价值观却一直没有跟乐队的队友达成一致。尤其当他们在一次喝酒吹水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聊起“你睡了几个女孩,我睡了几个女孩,其中有多少个是我们都睡过的”之后,每华说她当时恨不能大声骂:“×你妈的。”

  而且因为父母的离异,每华说自己是一个彻底的不婚和不育主义者。但是在浸会大学遇见自己真正喜爱的男孩之后,每华还是像大多数普通的女孩一样深陷其中,她将他计划进了自己还算遥远的未来,直到对方因为家人的坚持,而在结束浸会大学研究生课程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上海。

  朱卫是三人中,唯一没有爱情的。在北京的日子,朱卫对所谓的边缘群体有了切身感受,他在日记上写道:“每日惊惶地活着,吃饭的威胁、睡觉的威胁、行走的威胁,甚至对于路边巡逻的公安,都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那种感觉,”朱卫说,“就是一种漂,在这个城市里,今天如果我死了,过一个星期也不会有人知道……在北京如狗一般地挣扎着过活,为了什么呢?”

  在坚持了近半年之后,朱卫回到了杭州,回到了那些曾经共同合作拍片的朋友之中。在短暂自我调整之后,他的新片《光棍》又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一个放映厅里公映了。在首映结束之后,观众们沸腾了,大家起立为朱卫欢呼,甚至有女生直接喊出了“朱卫,我爱你”。

  “啊,这就是我要的感觉。”朱卫说他现在之所以还有被人惦念和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因为他还在坚持做一些事情,哪天要是他不再坚持了,放弃了,那么顶多也就是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打工的人,而他的同学再不会想到他了。

  就在朱卫开始筹拍他自己的下一部参赛电影的时候,有一个叫袁天琪的女生自告奋勇地找到了他,说很喜欢他的电影,并希望出演他下一部电影的角色。那个女生后来得到了一个角色,而朱卫也得到了他的爱情。

  2010,奋斗

  在浸会求学的最后阶段,每华一直在路透社香港分社实习,那里的工作环境、工作节奏和员工素质都让她感到着迷。在财经组,只要电子板上出了新的公告,那整个办公室的人就像打仗一样,一人盯盘,一人采访,一人写稿……每华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生命与记者的职业如此紧密地拥抱在了一起。

  硕硕出生于1985年,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外资广告公司TBWA,两年的时间,她已经成为那家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个“总监”。正如在美国曾经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人后来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中坚,硕硕说她相信:中国80后的事实会告诉一切。

  2009年6月,智联招聘曾以“80后职场生存状态”为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80后早已在职场上遍地开花,迈向社会的主流:在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均有超过30%的80后成为“公司骨干”、“中层管理者”和“公司高层”。超过80%的80后认为自己在职场中站稳了脚跟。

  2007年从浙大毕业的李隆(化隆)如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年轻人都不能轻视,他们今天虽然只是在干着最基础的工作,但是你不知道他内心所隐伏的能量。等到他可以爆发的时候,威力难以想象。

  同时也有很多80后在民生、公益等领域努力奋斗,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甚至有时候达到了16个小时。生活带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买房问题、婚姻问题、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个人理想问题……每一个都困难重重,并互相羁绊。

  被视为中国80后的杰出代表的韩寒谈道:“这个世界已经很现实了,我们把这代人的理想都拴在了房子上,他们很多人的生活已经没有趣味了……那些理想,包括年少时候的梦想,都已经被抛得很远了。我希望可以重拾这些东西。”

  许许多多像浙大广电专业毕业生朱卫一样纠结于电影梦想之中的年轻人,更是在奋斗中,忍受着命运的煎熬。

  新浪网、大洋网等机构在2010年2月的一项联合调查中显示,52.6%的80后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只有1.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一代”,57.8%的受访者当前生活中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就只是上网,38.2%的80后每个月都会给父母钱以补贴家用。

  年纪最大的80后,如今已是而立之年。结婚生子也是这一代人最迫在眉睫的一个话题。“有了宝宝之后,生活全不一样了。”今年28岁的唐瑞文,刚刚成为一个母亲,她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放松时间,尽管她的母亲也搬来与她住在一起。唐瑞文的丈夫朱会庚则笑称自己从今往后“要为奶粉钱奋斗”了。

  不过当下社会各种价值观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以致80后并不会屈服于年龄而结婚。调查数据显示,最早一批迈入30岁门槛的80后中,只有73.8%的人结了婚,而70后在30岁时,近九成的人都已成家。

  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要孩子的时间也在向后推迟。首批已婚80后中,有45.3%的人还没有孩子,而70后在30岁时,74.1%的人都有了孩子。结婚已经两年的李莉告诉记者:“自己不想那么快成为‘孩奴’。”很有意思的是,这一代人,做什么事都会以一个“奴”字为后缀。

  作为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一代人,养老问题也是80后不容回避的。以前一户人家有三四个孩子,老人的负担可以大家共同担负,现在一对独生子女夫妻,肩上却要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所以有句调侃很让人唏嘘,说现在年轻人结婚的条件是要“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廉思是《蚁族》一书的作者,他认为80后不会像一些人所想的那样“立”不起来,他们一定会挑起建设国家的重任。现在看来,他们承担了许多本不该由这个年纪的人承担的东西。

  如果要拍关于80后的影视作品,廉思说他希望能够拍摄出80后真正的奋斗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80后 职场 奋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