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新周刊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圈子”里的中国人(一)

http://edu.sina.com.cn 2000/07/31  新周刊

  陈桐:成功意识支配圈子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圈子”就是“社群”、“部落”、“团体”;从个人经验来说,“圈子”就是由志向、趣味、年龄甚至居住地点都比较相近的人自动形成的团体,这些团体常常会以饭局的形式展现在别人面前。圈子是在成功意识的支配下形成的,只要个体不在圈子里使坏,圈子就不会把个体排斥在外。但是,并非所有的圈子都能走向成功,因此,“选择圈子”比“进入圈子”更重要。圈子不能太大,太大了发言的机会就少。还有,一个圈子当中不能没有掌握话语权力的人物,但这样的人物也不能太多,否则一个圈子就会分化为多个圈子,导致个体在决定投奔哪个圈子时左右为难。

  “圈子”的社会形象不如用几何学里的“圆”来表示更为恰当:有大圆小圆、相交的圆、重叠的圆以及互不相干的圆等。以我自己为例,假如我是与社会圈子等大的圆,我将会与两个主要的“圆”发生联系:“文学圈”和“艺术圈”。我的现状是与它们部分相交,而不是完全重叠(如我既不是作协会员,又不是美协会员)(图1),这表明我并不完全需要“现实的”文学与艺术这两大圈子;同样,它们也不完全需要我;我是在我需要它们的那部分与它们需要我的那部分重叠了,而剩下的那个像斧头一样的形就是“自我”了。假如我接触的“圈子”增多,那么“自我”的份额就减少(图2);假如“我”膨胀到越过左右上下4个圆的圆心,那么自我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尽管“我”一直没有挪动位置(图3)。

  所以,为了保留更多的自我,最好不要去碰与“我”相邻的那些圆的圆心(比如不要成为作协和美协办公室的常客)。此外,以上的图示有一个基本特点,即“自我”总是居中。对啦,这就是所谓“以自我为中心”了。(陈桐,图书策划人、《视觉21》杂志副总编、博尔赫斯书店老板)

  周晓虹:圈子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圈子自古就有,只不过在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中国社会处在一个特殊的封闭期,政治化状态取代一切,所以圈子就给淹没了。圈子在80年代后活跃起来,反映了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多样化。任何一种特征,比如职业、品味、特长、个性、收入甚至年龄、性别,都可以组成为不同的圈子,以保持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不断地组成圈子,也不断地选择着圈子,营造适合自己的圈子,在圈子里寻找寄托。

  圈子的增多与细化,跟社会本身的开放度和容忍度有关。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各种吧,就是为各种圈子的生存需要提供一个公共的领域,这使得圈子与圈子之间至少在空间上避免了冲突。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个圈子之中,圈子的多寡,反映出一个人人格面向的多寡。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所涉足的圈子就越多。圈子也是一种社会资源,人们通常会通过自己的圈子里够得上的资源,再去寻找够不上的资源。然而,这并不就是说一个人所涉足的圈子就是越多越好,因为圈子的维持也需要你的付出,包括信息、金钱、时间、精力等。过多的圈子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为圈子而圈子,就好像一个头绪太多的网结,身心都处在一种五马分尸的状态。(周晓虹,社会心理学家)

  魏明伦:圈子极易成帮派

  我觉得,要说社会上的圈子,建国前四川的袍哥、码头就是圈子。建国后,当局三令五申“不要拉小圈子”。当时“圈子”是贬义词,是拉帮结派的代称。现在的“圈子”是中性词,是港台文化渗入的时髦话。文化界叫文化圈,演艺界叫演艺圈。旧社会的圈子有行规帮规,现在的圈子也有约定俗成,游戏规则。圈子之内、圈子之间,因人际关系而结合,是社交利益的好渠道。有人精于此道,乐于此圈。

  战国百家争鸣,魏晋建安七子,盛唐饮中八仙,清初扬州八怪,还有散文体裁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都是流派文化,但习惯上不称“圈子”。五四以后的创造社、文学研究会、语丝派、新月派、太阳社、沉钟社……有的“为人生而艺术”,有的“为艺术而艺术”,有的走上十字街头,有的钻入象牙之塔。尽管各行其道,但也称为“圈子”。80年代思想解放,有文艺复兴之兆。改革派与守旧派有阵线之分,但也不像现在的“圈子”。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的圈子现象是个怪胎,是一场混战。除个别例子,大多数是无谓纠纷,小是小非,胡搅蛮缠。改革开放初期文坛论争是黄钟大吕,现在文坛吵架是瓦釜雷鸣。庸才骂人是时尚,不遭人骂是庸才。所谓“圈子文化”,弄得好是流派,弄得不好是宗派,极而言之成帮派。

  至于我,缺乏拉圈子的天才,也没有入圈子的兴趣。国家安排的专业协会挂名职务,我尚且极少去点缀参与,何况其它民办的圈子。十几年前,四川就组成了一个叫作“峨眉戏剧创作联谊会”的圈子,年年聚会,岁岁游山。省外的同行从巴蜀戏剧创作的行业归口角度看,都以为我理所当然是这个“峨眉派”的“掌门人”,其实我是门外汉,不得其门而入,也不想去沾圈子的光。我是独行客,也就是孤独者,不属于什么圈子,也不参加什么圈子。(魏明伦,戏剧理论家)






 相关链接
“圈子”八大怪现状(2000/07/31/ 17:38)
首届“国际影视广告评奖”:重在打气(2000/07/25/ 15:50)
路易威登:我们的目 标客户不是暴发户(2000/07/25/ 15:43)
我的办公室在飞机上(2000/07/25/ 15:36)
新周刊专栏专题 
 新浪推荐
特别报道:协和式客机在巴黎上空坠毁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中韩足球对抗赛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