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新浪文教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花环于怒中也说王朔(网友评论)

http://edu.sina.com.cn 2000/09/04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我的坟上有个花环

  此文格调不高。附旧作一篇:

  首先声明:

  第一、我愤怒了。

  第二、我是爱王朔的。

  第三、请决定是否继续看下去。

  说一个人是“乌龟王八蛋!”,那绝对是骂人,我们固然要批评骂人的人说话不文雅,爆粗口,教育他他应该“五讲四美三热爱”,但我们也不妨拿“乌龟王八蛋”所具有的属性(蛋、可孵化出小乌龟、小王八,个头有多大等等)来衡量一下被骂的,没准被骂的真是一个“乌龟王八蛋”,那也是保不齐的。我说这话,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说——内容是高于形式的,更是高于话语的表达方式的。不管他是心平气和的说,还是蹦着高,或是叉着腰的骂着说。他所说的内容应该是首先被关注的,但是对于王朔的几次批评,似乎鲜有人愿意碰撞一下他所说的内容,而都是更关注被“骂”人的反应,就象“秀才娘子忙一瞥阿Q的脸,看他感动了没有”一样。其实,我觉得王朔的几篇“我看XX”,每一篇都闪烁着真知灼见,有智慧的光芒,让人有“发前人所未曾发”的感叹。当然也有坏的,像那篇《鸟儿问答》,就已经沦落到了“网上妙文”一般的水平。

  以上我是退一步说——就算王朔真是骂人了,也应该听听他骂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写到这,我就想起了鲁迅的一幅画面:隐约可以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听听他说什么也好啊”,但这声音很快被其他的声音淹没了。联系到王朔骂人,似乎充斥是一片“王朔骂人了”的声音。许多人也为此而拒绝与之共论道(内容),一派古君子之风——“他骂人了嘛!”

  要是不退一步,我要问问“王朔真的骂人了吗?”我看没有,完全没有,哪里有!!!每一篇都是地地道道的文艺批评。记得冯巩和牛群的一段相声里有“行了,不用说虽然什么什么(好听的话)了,你就直接说但是(缺点)吧!”的话。我想,莫非是我们看那些老油条们做的四平八稳、滴水不漏的文艺评论太多了?一旦遇到王朔这种上来就“但是”,像拉场子卖艺,不说场面话,不作罗圈揖就开练的主儿,就觉得受不了,就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在金王之争的时候,我属于拥王阵营,当时是以同意内容(《我看金庸》那篇文章),赞赏形式(说话不兜圈子)这个顺序参加论战的。其时,拥王阵营拥的点也不一样,完全同意内容的不太多,更多的人是对王朔的坦率表示赞赏,继而提出“为什么不能批金庸?”,颇有点儿毛主席我们都“三七”开了,金庸怎么就动不得了的味道。金氏阵营的回应是:不是不能批金庸,而是不能那么批。意思要客气,要文斗,不要武攻,尤其是对于一个德高望重、颇有隐士风范的花甲老人来说。一时战况一塌糊涂,直到后来甚至抬出自由主义的最大注脚“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正双方当时在没有攻到对方城下的情况下,就已经在“能不能批评,该怎么批评”的问题上,伤亡惨重了。

  当时我就想如果王朔以《读书》体写作,会不会许多人的立场就会发生变化呢?比如这么写:“自一九九九年下半年以降,我潜心研读了查良镛先生的《天龙八部》等文本,感觉查先生在对某些中国人性格上的诠释,颇有独到见解之处。但是有些问题我还是想与查老先生商榷一下——实在是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我以为在文字上或许可以更俭约一点;在人物性格上,若以历史上真实的中国人形象为模特儿,为依托来塑造,也许可以更好的避免“人物失真,给世界造成误会”之流弊……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不知查老先生以为然否?”

  如果王朔真的以这种“商榷”的姿态来行文,也许两派在“如何批”这个问题上,就不会发生激烈巷战,而一步到位的进入攻坚战了。撇下两派战士不说,至少,金庸应该不会在一次回应时说“我与王朔是没有个人恩怨的,我对王朔的小说是给予好评的”,其妹妹、妹夫也不会发出“王朔是小人,想借金庸出名”的痛斥了吧!

  记得金王之争最激烈的时候,我与一个网友在电话闲聊中谈起这件事,网友说,“本来对金庸没什么,看了他那篇‘八风不动’的回应后,就象闻到了一股老狐狸骚似的。继而觉得李敖说金伪善有一定的道理”。我说“老狐狸骚,我没闻着,反倒是闻到了‘江南大侠’的味道!”,于是电话两端都哈哈大笑起来。说完金庸这一码,再看看白岩松这一出。看了王对白的评价,不得不佩服王朔眼光之毒辣——真是拿捏准了某些人的秉性了。诸如“爱提大事件和大人物,好像他们知道得更多,离中枢更近”、“处处透出得亲天颜的兴奋和沾沾自喜”。说得真是太对了!有些人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以为全国人民都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台前幕后”,他们的诸如“某个同事爱打胡噜”所谓的花边趣事。在我看来,这跟一些港台“青春偶像”们的个人小档案(包括如最喜欢红色,最喜欢吃意大利空心粉,最喜欢长头发女生等等)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无趣,一样的臭不可闻。我宁可关心一下“科索沃局势、中东和平进程”这些跟自己更是八秆子打不着的事,也不愿听这些“宫闱秘闻”(宫闱秘闻,王朔语——说的多准确!)。

  再看看白岩松的回应——“只要不骂我妈,我绝对不还嘴”。水平也很高。既体现了自己的宰相大肚,一幅大人不记小人过的胸怀,,又明确的认定王朔骂人,捎带角还黑色幽默了一把。这个黑色幽默跟他同台的赵老师的“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涉及到的层次比之赵老师还有不及。如若改成“只要不骂我妈——中国,我绝对不还嘴!”,那就等量齐观了!

  真让我想不通啊,一篇文艺批评怎么倒好像是进行了一场人身攻击似的。被批评的人还煞有介事的摆出自己的反击底线——“只要不骂他妈!”,这都哪跟哪啊!

  某些媒体上写王朔骂人,甚至“骂”字也不加引号,无非是想惊世骇俗,扎人眼一点儿。但几经周折就真的有人大张旗鼓、煞有介事的批评王朔“不要骂人,骂人不好”,这真让人有一点儿啼笑皆非、三人成虎的感觉。我觉得现在就差有人直接找到王朔,告诫他要“讲文明、讲礼貌”了。鉴于这一点,我奉劝媒体还是把“骂”字加上引号,甚至就不用这个“骂”字了吧!

  我觉得王朔的文艺批评的风格就是把话往白里说,不兜圈子,不搞“商榷”作派。就其内容而言,很有点一针溅血,艺术感觉非常敏锐(比如评老舍的“话语支撑全局,一头沉”等等)。中国另外一个把话往白里说的,我以为是王小波。我觉得中国现在根本就不缺那些“读过(他们的文章)之后,隐然隐然中觉得自己若有所得”的学人和批评家(这些人经常用名词唬人),而是缺少象王朔、王小波这类明确指向问题的批评家。

  最后我也直抒胸臆一把!

  文艺批评可以这么写吗?我看可以,非常可以,很可以。

  这么写好吗?我看很好,很好,非常好。

  王朔就算是一只泥鳅,也是让人爱的一只泥鳅——它使死水有微澜。

  王朔就算是一搅屎棍子,也是让人爱的一只棍子。根据莎士比亚的“黄灿灿的不都是黄金”的说法,它可以让你知道哪些是屎,哪些是黄金。

  再次声明:谢谢你把它看完了。




 相关链接
网友妙评精萃(2000/09/04/ 13:49)
开枪!为名优送行--老作家王朔的雾月十八(2000/09/04/ 12:30)
性情中人倔王朔(网友评论)(2000/09/04/ 11:44)
每天准时上班 默默敲击键盘:王朔沦落为打工仔(2000/09/04/ 10:54)
点击王朔:让我们告别一个时代专题 
 新浪推荐
读新浪新闻 得手机大奖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星光无限俱乐部
新浪网推出奥运短信息手机点播服务
新浪奥运情侣特使浮出水面
2000高考专栏
悉尼奥运神秘特使降临北京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