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 22:36   新浪考试

  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重点,易考选择题)

  1.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包括二层含义:

  (1)指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这里,首先肯定了实践活动的对象性质,即它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更重要的是,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马克思指出:“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2)指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这一含义把实践作为人以“感性”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用以区别人以观念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如认识、理论活动等等。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目的性、社会制约性和直接现实性等特征。

  ①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可命制不定项选择题)。实践是由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工具和实践的客体所构成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的结果是存在于主体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及其所能达到的水平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和支配。

  ②实践的主观目的性。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并根据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制定出计划、方案,然后才去付诸行动。而动物的活动虽然可以引起外界的某些变化,但它是无目的的。

  ③实践的社会制约性。实践总是社会的个人的实践活动,虽然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离不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离不开共同的协作。实践不仅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是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能力和手段所达到的程度、水平,以及实践活动的范围、规模和方式等都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当时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经验技能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实践是历史的产物并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常考单项选择题)。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双重的,一方面,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它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另一方面,实践又能使不具有直接现实的理论、认识变为直接的现实,即人们通过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把主观认识变为客观现实和客观的物质成果。

  (2)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创造并使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它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认识的最基本的源泉和动力。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这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必须结成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其中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这种活动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没有阶级分化和消灭了阶级差别的社会里,将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但仍是不可缺少的活动。

  ③科学实践。这是从前两种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借助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观察和测试,探索其内部规律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以认识为直接目的,为前两种实践服务的实践活动。在当代,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不能互相代替,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成为人,才表现为人,只有通过实践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①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每日每时必须进行的基本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实践因此成为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

  ②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发展出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正如马克思所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③从人的本质上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正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之间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反过来又制约和规定人的本质。换言之,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④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人的秘密就在实践活动中。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构成人类的存在形式。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可命制不定项选择题)

  1.人类实践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就其基本要素而言,包括三个方面,即主体、客体和作为中介的工具。实践的主体是具有实践能力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的工具是主体借以改造客体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实践过程是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互换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物质和观念的转换。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即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主体对象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客体化。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即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类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1.实践决策:就是确定未来行动目标和从两个以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科学决策,是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关键环节。

  2.实践目标的制定:目标既是实践活动的初始环节,也是实践活动的内控因素,它贯穿和渗透于整个实践过程以及结果之中。确立实践目标的过程,也就是于实际改造客体之前在思维中对客体进行改造,在观念中预先规定活动的结果,形成关于理想客体的观念模型的过程。

  3.实践的组织与管理:有序的实践活动必须要求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实践结果的检验:是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对实践结果的检验,获得对原有的实践目的、实践方案、实践操作方式等等的再认识,以便调整和修正。

  (四)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可命制选择题)

  1.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

  (1)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从时间上看,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从空间上看,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2)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所谓人化自然,就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

  2.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1)统一的物质世界本无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之分,只是出现了人及其活动之后,“自然之网”才出现了缺口并一分为二,即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与它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世界。所以实践就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2)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了人类世界。

  (3)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摆在人们面前的是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的统一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