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新大纲要点归纳之马哲第4-5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 09:46   文都教育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新大纲要点

  一、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

  1.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活动的发生。

  2.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物质世界看做是主观或“客观精神”的产物,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两种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主张世界的可知性。

  二、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1.主体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具有社会性的人,是从事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认识的客体即认识的对象,不是指全部的客观实在,而是指进入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同主体发生联系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和认识对象。

  2.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主体受制于客体,客体制约着主体的活动范围、方式、性质等等,决定了主体的认识内容和范围;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使客体向主体转化,使之满足人们的目的和要求。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又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四、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1.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基本观点:行先于知,由行致知的思想;知之明也,因知进行的思想;注重实效,以行论知的思想;知行并进,相资为用的思想。

  2.在知行观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是围绕知与行谁先谁后和孰轻孰重的问题进行的。很多哲学家只注重一方面,否定另一方面,因而都带有形而上学性。知行观不能与认识和实践等同,但有相近之处,特别要把握一些提法。

  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4.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的唯理论;另一种是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作用的经验论。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的两次飞跃中的第一次;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过程。

  6.在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是主导因素。在认识过程中,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发展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2.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结合;这种统一是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群众路线的“群众——领导——群众”三个公式是一致的。

  八、真理及其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内容;真理所体现的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3.真理的相对性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条件之下,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总是具有局限性,是不完全的。

  4.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5.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者和相对主义者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它们都否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又是具体的,其具体性表现在:第一,真理不是抽象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个过程。

  九、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并且只有实践才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惟一标准。

  十、价值

  1.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意义的需要,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需要。

  3.价值选择及其实现。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4.价值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真理与价值作为人类活动中的两大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5.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十一、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反映论,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3.党的思想路线则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般原则的具体化,是它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应用和体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十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二者的辩证统一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和中介的。

  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分析和综合(分析与综合是在认识过程中比归纳与演绎更加深刻的认识方法)、抽象与具体(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是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在认识论、方法论中的具体体现)等。

  3.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方法、思想方法的一般指导方法,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