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 10:02   沪江考研

  作者:网友 风中劲草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生产力最活跃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

  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

  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

  ③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活劳动创造价值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生产率提高->单位值、劳动力值、必要劳时降,相对剩余升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两者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内在的价值尺度);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是货币。

  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③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④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2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二)★★

  ①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

  ②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③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④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三因素: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

  7,纸币和信用货币(二)

  ①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是不能充当储藏手段。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

  ②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的同时,出现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有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式。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

  ①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流通、支付、储蓄、兑换。

  ②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③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现象

  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引起通货膨胀因素: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对比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就存在并发挥作用。

  ②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市场机制

  ①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②现实的交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1,市场机制(二)

  ①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核心是价格机制。

  ②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

  12,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二)★★

  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二)

  ①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

  ③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14,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二)①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②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

  (1)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总体工人”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

  (2)创造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PS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PS2、商品流通公式W-G-W和资本流通公式G-W-G’的不同:①买卖顺序不同②起点终点不同③流通媒介不同④流通目的不同

  1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三)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特征: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1)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货币转化成资本决定性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5)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特点)

  (7)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具体劳动的作用是生产新的使用价值和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雇佣劳动制度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意义(三)★

  (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价值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②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

  (2)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3)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

  19,剩余价值率(三) m’=m/v★★★剥削程度还可以=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m’=m/v,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①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2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三)★★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值。

  (1)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2)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力价值为v;而劳动创造v+m

  (3)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

  (4)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

  (5)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剥削。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劳动力买卖实质;掩盖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划分;掩盖了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划分。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