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第三章精选习题答案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10:16   文都教育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事务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循环论是指把事物的发展堪称周而复始的循环,否认了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

  2.C 【解析】本题是对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原理的考察 。根据哲学一般原理,原因是事物发展链条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产生或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原因所作用而产生或引起的现象。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矛盾关系,就是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

  3.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关系原理,以及对“质”和“量”概念的理解。“或然”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大小是一种数量上的表示。[ZK)〗

  4.A 【解析】 本题考察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A,其他各项干扰性不强。

  5.C【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作用原理。题干中“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明显的揭示了⑴⑶⑷的哲学道理,这首诗也涉及到事物的“质”,但没有体现质变与量变之间的关系,因此是错误的。

  6.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质量互变规律。从“三年改革和脱困总体目标已经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深化改革的新起点”,可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是C,B也是讲质变与量变之间的关系,但与题目不符,AD为干扰项。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互变规律与“度”的关系问题。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鲁迅对《三国演义》的准确评价就充分地说明了把握度的重要性。

  8.C 【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国务院对各项行政审批项目的规定,正是这一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9.A 【解析】 本题考察必然性和偶然性知识点,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会导致机械决定论。

  10.D 【解析】 从题干中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其他领域”,可明显知道是对重点论和两点论知识点的考察。

  11.A 【解析】 考察质量互变规律原理。“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质变,而非量变,故排除C,而BD为干扰项,

  12.D 【解析】 在本题中,“樵,渔”都是要达到的目的,而“入山,入水”正是从实际出发,抓事务主要矛盾的实践方式,是唯物主义的表现,题目中并未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排除C选择D。

  13.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最基本的关系矛盾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两点论内在的包含着重点论;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则以同时承认非重点论为前提。

  14.D 【解析】 考察“度”的概念。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范围,度有两个极限,称为关节点,一旦超出或破坏了度,一物就转换为他物。所谓“过尤而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15.D 【解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反映特性,思维模拟是可能的,人工智能是人脑功能的延伸,但不会取代人类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解析】 前三者属于二者的分歧,而且C项的“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二者都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只不过其正确性、科学性不同而已。

  2.ABC 【解析】 这是一句典型的形而上学的名言。是对肯定与否定关系的绝对的片面的理解。并没有涉及事物发展的前进性问题。

  3.BC 【解析】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属性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4.ABC 【解析】 本题是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D项为错误选项。

  5. ABCD 【解析】

科学发展观在实质上就是辩证的发展观,坚持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它们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贯穿、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6.BC 【解析】 本题考察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原因发生了变化,结果也要发生变化,并非所有先后相继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

  7.AD 【解析】 现实的可能是在现在条件下就能实现的可能,不现实的可能是条件不充分在现在条件下尚不能实现,“水中捞月” 是虚幻的可能性,“大海捞针”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可能的。

  8.ABCD 【解析】 矛盾的斗争形式质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包括相互否定、相互反对、相互分化、相互离异等形式。

  9.BC 【解析】 BC都是通过自然的选择进化而来的,不是激烈的对抗形式,所以是正确答案。

  10.ABCD 【解析】 通过分析题干,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11.A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原因与结果、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尘土飞扬是由于大风吹起,而大风吹起又必然使得尘土飞扬。

  12.ABD 【解析】本题命题是马克思关于现象和本质关系的一个著名论断。由题干可知,正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不能直接合二为一,所以才需要科学,明白了这一题意,便不难看出它说明了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决定并表现一定的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科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选ABD,而C是错误的表述。

  13.AB 【解析】 “猪年生福娃”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本身是错误的,CD为干扰项。

  14.ABD 【解析】 C项只是说明了一种自然气象,并不存在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因此是错误的。

  15.ABD 【解析】此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解答此题,首先要清楚这是在思维领域、理性认识内讨论问题。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的具体或理性具体是指在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就是由“规定”为起点,“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三、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第一,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自己的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短期行为的种种表现都是违背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的;第二,集体主义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它是无产阶级科学人生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杀鸡取蛋”的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违背集体主义思想的,是从个人主义或小团体主义出发的,领导者不顾人民的长远利益,只从个人捞取政绩出发,其实质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2)克服“短期行为”,首先要克服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思想,以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行为准则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其次,要以对立统一的原理为指导,正确处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长期和短期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短期就没有长期,没有长期就无所谓短期;长期是无数短期的积累,长期寓于短期之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当把长期和短期辩证地统一起来。第三,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一刀切”。

  【思路点拨】 本题中第一问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考察,第二问是对集体价值观的考察。本题的难点就是找准原理来回答,就需要考生认真的分析材料,结合相关的原理来回答。本题是跨章节的,通过点的揉合来考,在做这样的题目时思维一定要开阔。

  2. \[参考答案\]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外开放,反对割裂国家之间的联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处理国家关系必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差别,避免冲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各国的国情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求同存异才能共同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是通过给出材料让考生联系所给的材料回答原理,考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回答即可,但注意要言之有理,不可无根据的联系。

  3. \[参考答案\]

  (1)体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哲学道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①要按规律办事,使思想符合实际,就要实事求是;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着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束缚,就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②客观事物是一个无限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坚持解放思想,也是不断随着“实事”和“是”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只有按照与时俱进的步伐和尺度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要求做到不断解放思想、达到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2)①A村大胆尝试大包干,B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业生产特点和规律出发,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取得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哲学道理。

  ②B村的发展道路还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哲学道理。80年代中期,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

  90年代中期又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

  进入新世纪,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

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村的经济工作具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而A村安于现状,满足于一时的成就和单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动力。这说明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A、B两村20多年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必须培养创新精神,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克服因循守旧,让思想跟上时代,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第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认真总结实践的新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哲学道理的考察。通过给出两段材料让考生比较来回答问题,首先要回答材料体现的原理,材料中的两则实例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回答要全面,第二步要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第三步要回答得到的启示,也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

  4. \[参考答案\]

  (1)材料1的第一段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产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段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能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定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矛盾内涵的准确把握。三段材料,表明三种不同的观点。 材料1是辩证法的正确观点,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材料2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矛盾,但又为是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材料3则公然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只要仔细分析材料,就不难得出以上的答题思路。

[上一页] [1] [2] [3]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