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口述:我不想做导师表现权威的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09:46   中国青年报

  我所读到的关于大学师生关系的最令人激动的描述是这样的:1908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李普曼听到有人敲他的房门,打开门发现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站在他面前——这是哈佛最著名的导师——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他因为欣赏年轻的李普曼在校刊上发表的文章,想用特别的方式来祝贺这个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他说:“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你,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写的关于温德尔的文章。”

  我想大多数同学看到这样的故事只能羡慕,想想我和自己导师的交往,更有难言滋味。我入学后第一次见到导师,师兄向他介绍我后,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退学手续办好了吗?”我没上过正规大学,通过自考、考研,才算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初入学校,对研究生生活不了解,觉得交费数千,总共上不了几门课,有些怀疑。没想到竟然被未曾谋面的导师知道了。其实导师之所以生气,根本原因在于他觉得没被尊敬——很多人想来还来不了呢!

  的确,我导师颇有名气,也算“学术权威”;但我感觉他对自己的名气、权威,太过重视。他常常说,我们所的毕业生,不管是哪个导师门下的,都喜欢说是我的学生。他也常提到以前的毕业生,某某某,现在怎样怎样了,是他的学生——不管导师是不是他;倒是那些毕业后默默无闻的他从不提起。我读研三年,一直和他不远不近。也有同学主动贴近他,一个颇会处事的小女生,就曾一度很讨他喜欢。不过开题报告那学期,她有几件事情没处理好,冒犯了导师,竟被“踢出师门”,由另一位导师指导毕业论文。

  我对导师,只是保持一种对老师的天然的尊重。毕业后,给他发了封邮件,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尊重;为了说明自己这种不“主动接近”的学生就未必没有感情,我提到一位非常接近他同时也被他喜欢的同学毕业时把他的著作扔到了宿舍门口的垃圾堆里,结果导师非常在意,连问是谁;我怕他接受不了,没作回答。后来听说他为这事竟问了好几个同学,也让我有些吃惊,但也不太出乎意料。对他来说,学生似乎只是他表现权威的对象或者“工具”,他对学生并无太多真正的感情,这或许有些刻薄,但事实如此——这或许是长期在“学术权威”的光环之下形成的“异化”。

  其实,关于“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这个话题,我好像看到有老师在讨论中表示苦衷,说校区隔离、交通不便造成了师生间的生疏。但我依然认为,这个问题老师有很大责任。老师对学问、对学生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并影响着师生关系。毕竟,年轻人大多对老师,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尊重,向往美好纯洁的师生关系。我们研究所的老师,倒是那几位安心学问、不太“权威”、平易近人的很受同学们尊重,不管是不是他的门下弟子。临近毕业离校的一晚,一位老师和师母一起,来到我们学生宿舍,和大家交流道别,谈笑风生后,我知道大家心里也都有些伤感。现在毕业一年多,和同学交流时,谈起学校老师,大家对各位老师的感觉也基本相似。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