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都名师徐之明2009考研政治参考答案(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11:05   文都教育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路上涨,2006年突破11%,并于2007年达到11.9%。然而经济偏快增长也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有可能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央行8月初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9月16日起又下调了人民币待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同比回落了2.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五年多首次低于10%,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逐步加大,中国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11月9日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的公布。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四万亿的投资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新浪财经等

  问题:

  (1)CPI走势和变化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CPI走势和变化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周期性的波动:中国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即从经济快速增长、物价快速增长的经济过热,逐渐过渡到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回落的“下行通道”。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物价快速增长的原因,是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回落的原因有:A、国家宏观调控制的效果;B、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2)结合材料分许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6分)

  在2008年7月之前,为了防止经济增长有可能由偏快转为过热,国家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行的宏观调控实行了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体包括:控制基本建设投资;提高人民币待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等。

  2008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央行8月初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9月16日起又下调了人民币待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同比回落了2.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五年多首次低于10%,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逐步加大,中国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11月9日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的公布。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四万亿的投资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