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年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无变化的新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3日 11:37   新浪教育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已公布。考研精英专家团队的成员们携手为您解析新大纲,为您的考研之路指点迷津。

  一、不易之道:2011教育学考研大纲无变化

  (一)考查形式:依旧采取全国统考,无论报考哪所学校,考生将使用同一份卷子,全国统一命题和考试。

  (二)考试科目:依旧是五科: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

  (三)考试方式:依旧是闭卷、笔试。考试时间是180分钟。

  (四)题型安排:

  1、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供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2、各科分值: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另30分为选做题,两道试题内容分别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考生选择一道题作答。

  (五)考察目标:依旧是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六)考查内容:与2010年相比,考查的内容上没有变化。

  二、变易之用:历年真题的变化分析

  (一) 单项选择题

  注重对知识的全面考察,不仅包括知识的识记性考查,也包括知识的理解性应用。尤其是2010年的真题中首次出现了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题,请各位同学务必重视。

教育学原理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心理学 教育研究方法
2010 13题 10题 10题 5题 7题
2009 13题 10题 10题 12题 0题
2008 10题 10题 10题 15题 0题
2007 10题 10题 10题 15题 0题

  (二) 辨析题

  按照《大纲》对于相关部分的说明,辨析题共有3道。2007年至今,题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分值和考点学科分布出现了重大变化。2009年至今,都为每小题15分。

  例。

  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答案要点】2009年真题

  错误。(3分)

  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4分)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4分)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4分)

  (三) 简答题

  简答题每道题的分值一直都是15分,但从2009年开始,题量由6道缩减为5道,考点学科分布也随之出现了变化。2009年和2010年考点的学科分布都是教育学原理1道,中外教育史2道,教育心理学1道,教育研究方法1道。

  例。

  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答案要点】2009年真题。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能力的发展。(5分)

  (2)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5分)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 分析论述题

  分析论述题包括两种题型,即材料分析题和独立句论述题。其中,材料分析题型已经日渐占据了主要的考查题型。自统考以来,分析论述题中包括1道教育学原理和1道中外教育史题,另有1道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的二选一题。

  例。

  评析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

  某班有个名叫张亮的9岁小男孩,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是全班捉弄的对象。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做游戏动作不协调,诸如此类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学的取笑。每当张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会非常伤心,甚至上课时也会哭泣。

  有一天,张亮没来上学。班主任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论一下班级里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听到老师说这是一个“问题”时,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华老师解释说:“有的人得过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我不知道,如果你们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还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一片安静。华老师说话的语气不愠不火,充满了关爱。

  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小明和小刚取笑张亮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过。”

  小明马上应道:“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有些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上看问题。冬说:“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丽丽提出了“公平”问题:“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张亮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

  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讨论,但华老师没有作任何总结就结束了。第二天,张亮回到学校,有好几个学生主动上前帮他拉夹克拉链。课间休息时,张亮和大家玩游戏,竟然赢了三回。日子一天天过去,取笑人的现象再没有发生。

  【答案要点】2009年真题

  (1)在此案例中,华老师组织了多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如:给学生讲解小儿麻痹症患者动作困难的原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残疾人的处境和心情,启发学生改正取笑、捉弄残疾同伴的习惯,学会理解、同情、善待弱小。(10分)

  (2)华老师配合使用了多种方法教育学生。第一,说理教育的方法。她向学生具体解释了张亮动作笨拙的原因,但没有直接对学生采取道德劝诫,而是循循善诱。第二,移情理解的方法。华老师鼓励和启发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看问题。第三,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10分)

  (3)课堂中呈现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华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运用权威教训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运用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解决问题。(10分)

  【评分说明】每点答对概括性的说明给5分,阐述视准确、充分的程度再酌情给1--5分: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简易之策:专业课复习方法及应对策略

  (一)专业课复习方法成功秘诀:五步备考法

  1.真题先行,大纲指导。

  先看真题,先看大纲。最起码要大体知道考试都考什么东西,才能心里有底,有目的地去复习,才能加快速度复习,才能有精神劲头地复习。

  2.快速翻阅专业书,划出要点。

  备考就是要讲究效率。快速翻阅,就意味着看的目的不是字字句句要看懂,而是看懂了也往下看,看不懂更要往下看。因为暂时的不明白,后面的内容或者别的教材自然会补上,或者做题之类得把它弄明白。而且,在看的过程中,要划出一些自认为的要点,加深印象,以便回头翻的时候更容易找到,找得到才能记得到。

  3.立刻回头浏览,加深记忆,理出框架。

  主要看自己画出来的要点和书上的大小标题。加深要点记忆,理出整本书的知识框架。

  4.专题研讨,拓展知识面。

  在专业知识框架有个大体掌握的情况下,进入我们的专题研讨阶段。所谓专题研讨,就是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研讨,可以和同学或老师讨论,也可以是自我总结,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形成知识模块,拓宽知识面。

  5.试题练习,备考冲刺。

  以真题为主,适当练习些模拟题,大量理解记忆知识点,拓展自己头脑中建构的知识模块,形成灵活的知识体系。最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专业课分科复习的应对策略

  1. 教育学原理

  第一,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尤其是课程、教学和德育三个部分更是重中之重。

  第二,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

  2.中外教育史

  第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三条线来进行。

  第二,重视中外古今教育史的结合比较。

  3.教育心理学

  第一,重点复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及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这三个部分经常出大题。

  第二,全面复习,着重理解。教育心理学的选择题多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应用能力,且考点很分散。所以复习时,要多看,重在理解。

  4.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重点复习具体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研究、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和实验研究。尤其是往年真题中没有考过或者没有足够深入考查的知识点,应为重中之重。

  第二, 复习要全面。因为2010年的真题中出现了相当分量的选择题。这就意味着复习时,要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考研的准备过程中,一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二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重视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现实教育问题。三是各门学科虽然内容不同,但却紧密联系,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跨章节、跨学科之间的联系。

  来源:博仁教育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考研 历史学 大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