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自动控制理论一》
一、考试内容范围:
1、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2、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建模方法,各种数学模型的求取;
3、时域分析法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计算,二阶系统暂态响应(欠阻尼情况下)指标的计算;
4、一般和零度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参数根轨迹绘制,系统性能分析;
5、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最小相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与BODE曲线关系,系统性能分析、稳态及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6、控制系统校正的实质、校正装置的构成及其特性;
7、非线性系统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相平面图的绘制,两种方法的使用条件,并会进行分析;
8、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采样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表示方法,采样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分析;
9、状态变量、状态方程、输出方程的意义,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及相互转换,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10、能控性、能观性的含义,系统能控性、能观性的判别,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11、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稳定性、渐近稳定等定义,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方法;
12、状态反馈、输出反馈的含义,系统镇定问题及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设计问题,状态观测器概念、存在条件以及状态(降维)观测器的实现。
二、考查重点:
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线性连续、离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求取;
3、一般根轨迹和参量根轨迹的绘制;
4、开环频率特性(Nyquist和Bode)曲线的绘制;
5、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三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稳态性能及动态时域和频域
性能指标的计算;
6、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
7、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8、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分析、标准型的求取及分解;
9、线性连续系统的极点配置及状态观测器的构置;
10、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方法;
11、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包括串联、前馈和局部反馈校正)。
《821自动控制理论二》
一、考试内容范围:
1、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2、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建模方法,各种数学模型的求取;
3、时域分析法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计算,二阶系统暂态响应(欠阻尼情况下)指标的计算;
4、一般和零度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参数根轨迹绘制,系统性能分析;
5、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最小相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与BODE曲线关系,系统性能分析、稳态及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6、控制系统校正的实质、校正装置的构成及其特性;
7、非线性系统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相平面图的绘制,两种方法的使用条件,并会进行分析;
8、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采样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表示方法,采样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分析;
9、状态变量、状态方程、输出方程的意义,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及相互转换,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二、考查重点:
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线性连续、离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求取;
3、一般根轨迹和参量根轨迹的绘制;
4、开环频率特性(Nyquist和Bode)曲线的绘制;
5、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三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稳态性能及动态时域和频域
性能指标的计算;
6、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
7、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822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
算法与数据结构部分
一、考试内容范围:
1. 建立有关数据结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定义,顺序存储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及其运算的实现,堆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多个栈的表示。
3. 掌握单链表、链栈和链队的存储结构及基本运算,了解循环链表和多重链表的基本概念。
4. 掌握数组的寻址公式,数组的逻辑结构,数组的顺序存储分配,矩阵的压缩存储,稀疏矩阵的存储及运算,广义表的基本概念。
5.掌握串的定义以及各基本操作的特点,并能利用它们实现串的其它操作,理解串的各种表示方法,理解串匹配的各种算法。
6.掌握二叉树的类型定义,理解树和二叉树的结构差别;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算法,并能灵活运用遍历算法实现对二叉树的其他操作;理解二叉树的线索化过程以及中序线索化树上找给定结点的前驱和后继的方法;熟练掌握二叉树和树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建立的算法;学会编写实现二叉树的各种操作的算法;了解哈夫曼树的特性,掌握建立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7.掌握图的类型定义,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构造算法,了解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其选用原则,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理解图的各种应用问题的算法。
8.掌握以顺序表或有序表表示静态查找表时的查找方法。理解折半查找和分块查找算法的原理。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和查找方法以及平衡二叉树的构造过程。了解B-树的查找过程和在B-树上插入,删除结点的过程;熟练掌握哈希表的构造方法,深刻理解哈希表与其他结构的表的实质性差别。
9. 理解排序的定义和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并能加以灵活应用。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分析算法的平均情况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性能。理解排序方法“稳定”或“不稳定”的含义。
10. 理解顺序文件、随即文件、倒排文件、索引文件等。
二、考查重点:
1.绪论:数据、数据对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基本概念。描述算法的方法及基本算法的分析方法。
2. 顺序存储的线性表:线性表的定义,顺序存储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及其运算的实现,堆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多个栈的表示。
3.链表:单链表的概念及基本运算的实现。链栈、链队、循环链表、多重链表的基本概念。
4.数组:数组类型的定义,存储表示及寻址公式;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示及基本运算的实现;广义表的概念。
5. 串:串的定义、存储以及串的实现方法。
6. 树:二叉树的性质、存储、遍历及其它操作,树的应用,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
7. 图:图的类型定义,图的存储表示,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图的广度优先搜索,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8.查找:顺序表,有序表,索引顺序表,静态查找树,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哈希表。
9.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