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统计,2000年中国公民出国就业的人数增长惊人,高达160%,但同期的出国劳务人数仅增长了23·5%,总数也已低于出国就业的3·9万人次。目前,自主择业的白领正逐步取代劳务输出的“蓝领”,成为出国就业的主流。
此间市场报载文认为,随着国际间人才竞争的升级,中国面临着第三次人才外流的危机。
中国白领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文章说,改革开放20年来,一批拥有娴熟外语能力、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敬业精神的中国白领,开始在国际人才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近3年来,到新加坡任教的中国老师数量已占到新加坡华文教师总数的9%。不仅是新加坡,澳大利亚也成为中国白领出国就业的主要目标地。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最新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的5年中,赴澳定居的15·5万名技术专才中,中国籍人才最多,其次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和新加坡。
发达国家高科技人才短缺
文章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外高级人才缺口的增大,中国优秀人才随之成为其觊觎的目标。据有关资料表明,今年美国各行各业创造了160万个技术岗位,但有近一半的岗位空缺;日本未来10年科技人才将短缺160万—445万人;在欧洲,2002年仅网络人才就将短缺60万人。专家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高科技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才短缺的危机,他们急需从国际人才市场中得到补充。近年来,跨国公司为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纷纷挖掘中国的高级人才,“人才本地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统计显示:在“三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目前已近1500万,其中担任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就近200万人。这些人才近三成辗转于世界各地,成为跨国流动人才。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拥有更多发展机会。
人才外流影响中国高科技产业
文章说,许多专家发出警告,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人才面临“第三次外流”高峰。与改革开放后前两次人才流失不同的是,这次人才外流的最大特点是“在职”流失。如今已有大批人才进入来华拓展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有关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一般有2/3留学生归国效劳,1/3学生在国外工作学习,回归与滞留人数保持2:1的比例是比较合理的。但中国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呈现1:2的倒比。
文章呼吁,中国白领出国诱发的第三次人才外流,必将严重影响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如不及时扭转这种局面,中国高科技产业就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钟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