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EMBA专业学位教育 > 正文

热点关注:中国EMBA教育之路怎么走

http://www.sina.com.cn 2002/09/19 10:10  光明日报

  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明海教授

  记者:我国的EMBA教育现在刚起步,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教育,许多学校为吸引高层管理学员都特意打出“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招牌,你如何看待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魏明海:“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不仅仅是招牌,而是实际需要,更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追求EMBA的“国际教育与本土回应”。所谓“国际教育”就是通过整合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力争使我们的EMBA项目从一开始就占领国际至高点,如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商学院合作,引进国外名师和教材案例,到国外实习,让学生直接感受国际著名商学院的EMBA教育,实现国际化“一步登天”;所谓“本土回应”就是说我国的EMBA项目要“实实在在”,适应本土竞争和学员差异化的要求,帮助、指导我们的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员原本就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化、科学化,帮助、指导他们提升管理水平。要着重“儒商”的培养,讲求诚信、人际网络和学员事业的未来开拓。

  记者:EMBA的收费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您如何看待EMBA的收费?有人担心一些公司掏钱会不会产生腐败?EMBA培训会不会爆发价格战?

  魏明海:我们强调学生、雇主和学校之间的互相承诺。雇主为学生提供学费方面的资助,为学生到校上课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学生亦应承诺学成后回到原雇主单位工作;学校也通过雇主联谊日等各种活动和措施努力保证学生完成好学业后能够返回原单位工作。这种无形的三方承诺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兴趣和投入,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给学校提供高质量的生源。公司送学生来读书,要比做一个广告更有效,这种关系是互动的、良性的,而不是导致腐败。EMBA的收费要从四个方面看:即质量、服务、市场、成本。大家发现一奇怪现象:国内的MBA招生,刚开始时各高校学费都差不多,但现在有的学校学费3万元,有的学校8万元,说明已经拉开了差距,为什么?因为不同学校质量、服务、市场、成本不一样,收费当然不一样。至于价格战,我们认为不会爆发,将来的竞争主要依靠教学质量和学校品牌,价格只会是一个次要因素。由于今年是第一年试办,不同学校价位没有拉开,基本上在15万至25万元之间,我相信明后年就要开始拉开差距,有的学校要回落,有的学校要上升,整体上目前的定价是理性的。

  记者:什么人适合读EMBA?EMBA比MBA“高”在何处?国外成功的MBA教育有什么特点?

  魏明海:什么人来读EMBA,目前国务院学位办限制了两个条件:一是学历要在本科或以上,二是工作年限须有8年工作经验。国外的EMBA也有严格的工作年限,但我认为学历标准今后可能会有所松动,一些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也许大专也可以上。

  EMBA的招生对象是大型企业的中层以上人士,中型企业的高层人士,进入“门槛”远比MBA高,MBA培养的是未来的管理人才,而EMBA培养的是已经成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人才,目的是让他们更上一层楼。

  国外的EMBA的长处在于教师综合管理素养高,相比之下国内教师能力单一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不够。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公共聚会的地方,方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山大学还特意与广州博物馆、广州美院、广州国际美术联合会等单位联系,收集悬挂一些新的美术作品,让管理学院的教室和公共场所拥有浓厚的人文艺术味。加拿大卡加里大学商学院里挂了700多幅画,所有艺术系教师与学生作品都要到商学院挂3个月,因为他们认为,作品要走向市场,首先要得到商学院师生的认同。

  记者:有人认为,读EMBA是为了结交一个比较好的人际网络,EMBA就是一个“商务俱乐部”,你如何评论这种说法?

  魏明海:读EMBA是否有个好的人际网络,这是学员们关心的问题,各学校都希望给学员们开拓新的人际网络。尽管如此,我认为EMBA不是一个商务俱乐部,而是学习交流的俱乐部。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校提供场所,让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与提高,这是一件好事。EMBA的特点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分量很重,大概占40%左右。

  记者:EMBA如何加大对中国企业案例的研究?

  魏明海:国内案例还是有一定数量的,我估计拿出800个没问题,如北大、清华、

复旦、中大等大学都有一些中国著名企业的案例,但各大学之间没有正常的交流渠道,各自为牢,各高校都不知道其他高校有何案例。若能通过MBA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协调来实现各高校的案例交流,将会有利于中国EM-BA的发展。

  记者:EMBA教育市场空间有多大?一些大老板读EMBA是不是为了混文凭?

  魏明海:有的人以国内有多少大中型企业来计算,认为全国每家大中型企业只要有一个人读EMBA,未来5年内,EMBA项目在国内会有近10亿元的市场需求。但市场空间是否真有这么大,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目前对EMBA的需求不断在扩大,目前确实有一定容量的市场,从报名火爆的情况可见一斑。(本报记者 戴自更、吴春燕 通讯员 李汉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