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热点关注:EMBA高价背后有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10/09 10:52 新民周刊 | |||||||||
中国30所高校首批获准开办EMBA学位教育,“EMBA”迅速成为高等教育中最新最热的一个新名词,吸引了媒体和大众的目光。这不仅因为它与昔日风光一时的MBA名称近似,更因为它20个月20万元的天价。 在熟悉EMBA的时候,有一张漫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抽水马桶上,一堆堆的美元被扔了进去。EMBA难道果真是金钱堆砌的无用招牌吗?据悉,上海地区开办EMBA的有
逆市而动为哪般 追根溯源,EMBA是英语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1943年首创,一般称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在国际上MBA薪资逐年下降、中国MBA日益泛滥的背景下,EMBA在中国正式亮相却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良好开始。目前交大报名者已有300多人,其中不少为50强优秀上市公司中的总裁、副总裁,还有6个博士和2个博士后;复旦希望招120—140位“将帅之才”,目前报名情况也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在北大光华学院上海办事处,记者了解到,已有100多人竞争50个名额,有的报名者还是从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辽宁等远道而来。 EMBA呈现逆市而动原因何在?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方华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需要优秀经理人,在加入世贸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竞争其实也是优秀经理人的竞争,中国不乏经理人,但是特别缺少世界级的优秀经理人。中国有36万多家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企业,如果每家企业经理群体算3个人(总经理、财务总管、市场总管),EMBA的市场保守估计至少有100万。 其二,以往MBA教育实行统一考试,严进严出,不少人想读却进不来。统考使得MBA的年龄逐年降低,工作年限也越来越短,职位越来越低。现在,EMBA教育各校可以自主招生,自行命题,确定教育计划后自己发证,有可能激起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连锁反应,实现由国家学位到学校学位的转变,为出现真正的名校提供了契机。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及高级经理培训中心主任周春生教授认为,如今不少成功的企业都是80年代靠着摸爬滚打开始起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升级,这些企业正面临升级的压力,老板也迫切需要升级。对他们来说,企业年营业额从5万到50万的规模很容易,但要将50万、500万的企业带到5000万、5亿,仅仅有胆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老总极需要尽快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MBA多一个E,MBA和EMBA同属一个序列,两者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王方华教授作了如下分析: 学生构成不同:读MBA大学毕业工作3年以上,EMBA学生至少8年以上; 职位不同:读MBA学生职位可高可低,现在大部分职位都比较低;EMBA学生必须是企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教师不同:都要有实践经验,MBA教师可以是间接的经验,比如案例教学;EMBA教师必须自己做过企业顾问、独立董事、总经理等,且教育部规定要有不少于30%的外籍教师? 教学内容不同:MBA是系统地对管理学的核心课程作介绍,比如财务、会计、人力资源、营销等,EMBA核心课程的课时比MBA要少;它关注的是企业新的问题,如着重介绍资本运作、全球营销等。 学习方法不同:MBA讲授模拟案例,EMBA强调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沟通。 竞争伊始硝烟已闻 如何把重量级“老总”抢到自己的学校来? 所有学校都动足了脑筋。从招生开始,各高校就不惜血本,竞争伊始硝烟已闻。在上海西郊龙柏森林宾馆一幢小洋楼里,我们见到了北大光华EMBA课程经理陈燕。小楼每年租金就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北大EMBA和高级经理短期培训中心的办公室。看来,北大看好华东EMBA和短训市场,并下了很大的本钱。事实上,去年,一个40多人非公开招生的EMBA客户班已经在上海悄然开始。 有圈内人指责北大EMBA在上海、深圳热抢生源,陈燕认为:北大办EMBA已经有4年历史,凭北大的牌子、名声,即使不在上海办学,很多人还是会认准北大,冲着北大而去的。 EMBA学生不在北大本部上课,能否保证教育质量?陈燕认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学费相同,师资也一模一样,不过是以老师的飞行授课替代学生的飞行上课。如果学员实在抽不开身,可以申请调课,但只限2次,三地的资源可以共享。 虽然,在上海就读的EMBA学员将在风景如画的龙柏森林宾馆会议室上课,但陈燕坦陈,这里不及在学校本部上课可以共享百年北大的深厚底蕴、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和讲座资源,也没有必要的网络条件,但大多数课程是用软件教学的,用学员自己带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完成。当然,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及学期中的部分模块会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样不会给学员留下没有在北大上过课的遗憾。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高校在EMBA招生时采取了错位竞争,复旦大学原本可招300人,现在只招120-140人,以后视市场情况滚动招生,一年最多两次。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教授说,复旦大学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兼具国际竞争力的将帅之才,面向中国重要行业旗舰企业的掌舵人。学校对所有报名者有严格的背景审查,包括对报名者学位、所在公司、职位、经验等的综合打分。 别的学校强调招收年轻有为的高级管理人才,而复旦EMBA报名者岁数最大的已经56岁,读完EMBA可能就退休了,是不是对资源的浪费呢?陆教授如此解释,这些50岁左右的人是企业真正掌舵的人,他们最会学习,学以致用。他们往往掌握的都是大型企业,更不容许出现决策上的差错,尤其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目前,这些企业处在最关键的时候。也正因为这些人本身思想上、知识上获得提升,他们才能用最优秀的人才,才会派其他的管理人员来学习。 为EMBA费用算一笔账 贵,是EMBA给人的第一印象。 采访中,不少企业老总都说,他们没想到学费这么贵。究竟要不要读尚在犹豫。有的直言不讳地表示,比起MBA,EMBA10—13万是比较合适的价格,如今动辄20万的学费肯定有炒作因素。 在上海几家EMBA学校开出的价码中,复旦为23万元、上海交大为21.8万元、北大为19.8万元,EMBA班似乎变成了“富人俱乐部”。 据了解,EMBA指导价为20万元,费用中还不包括不少学员飞行读书(这并不在少数)和星级饭店的食宿开销,也不含可能出国考察、培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考虑到学员的工作忙碌,EMBA课程设置很科学,一般每月为4天(包含双休日),这样算下来,EMBA的收费标准约为2500元/天。 复旦陆雄文教授表示,他们定出这个价格,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信心的表示。因为收费高,学员的期望值更高,学校承受的挑战也就更大,但是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够做到物有所值。 对于EMBA每天要花数千元左右的算法,陆教授认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考虑的不光是20个月的学习,而是一揽子服务。作为名校,复旦提供更高层次交流的平台、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国际上大师级教授、企业巨头老总的对话、沟通,对知名企业和学员所在企业的考察学习。在EMBA课程结束后,他们考虑组织学员去国外著名商学院和著名企业听课、考察,差旅费用另计。 23万究竟是如何算出来的呢?陆教授解释道,既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客户需求和竞争者的情况。在成本方面,这个学费除了包含聘请老师的讲课费、教材和讲义费、学校资源(图书馆、计算机房等)使用费、午餐和课间茶点等费用的成本之外,还有许多学校资源的成本分摊。至于客户需求的还包括品牌,复旦的声望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如果想去国外进修,因为来自复旦,很多知名大学可能“一路绿灯”。大学里许多高品位的讲座,在校学生可以免费听,但社会上同类讲座每张票可能就要三四千元。“没有复旦这张入场券,也许你就没有这个机会。这就是学校金牌资源的支持。” 交大王方华教授认为,交大21.8万的价格依据的是国际定价规则:EMBA的学费通常是MBA价格的3—6倍;改造教室、宿舍和优质服务都需要大量投入,交大挖来了展望集团的总裁徐飞做院长助理、EMBA办公室主任,让企业家来做培养企业家之事,以三星级宾馆标准改造了4幢小楼作为EMBA学生的宿舍,投入1000万改造了智能化教室,师生上课可以互相联网,多媒体教学,甚至不用抄笔记,从网上直接把笔记“荡”下来;另外,他们高比例(70%)的外籍教师费用极高。 据了解,EMBA最大的成本投入在师资方面,EMBA的老师,首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聘请的这些老师本身就是全球化的,经常全世界飞来飞去,了解各国的情况,在教学中也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的来说,这样的EMBA师资在国内注定不多。从国外聘请教授都是按国际价格计算,还要支付教授甚至是夫人的机票和星级酒店食宿。 与交大不同,复旦是上海EMBA收费最高的,但是聘请的境外教师都是华裔,这曾令不少媒体提出质疑。陆雄文的解释是,全部聘用华裔境外教授来上课,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因为,对大多数高级企业领导还是存在语言障碍,聘用华裔教师更适应中国管理需要,能够减少因语言不通而引起的理解误差。学校聘请的一般都是国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同时在国际知名大学拥有终身教席者,他们既了解国外情况,也了解中国。复旦要培养的是,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当地深刻见解的高级管理人士,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同桌的你”令EMBA物超所值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各所学校都使出浑身解数。交大王方华说,他们会尽最大努力让学生高价买到的教育物有所值。学生分成小组剖析企业,做赢利总结、绩效提升和企业战略等,这些若在知名咨询公司做都是一笔大开销。包括EMBA教育甚至交大十年MBA教育的人际网络都会令学生感受到一种一直延续下去的附加价值——物超所值。 对于EMBA学习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复旦陆雄文教授有自己的看法:“学员职位越往高层,这种需求比例就越小,某个知名企业的老总要认识另一个老总,这是很容易的;而一些尚未进入主流社交圈的学员,这种需要更为迫切,本来,他们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和这些知名企业老总相互交流沟通,EMBA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在报名EMBA者中,记者发觉,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的对“人脉说”颇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不是富人,对所谓的“富人俱乐部”兴趣不大。充电和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主要的。 有的则非常赞同“人脉”说,他们认为,重要的不是受什么样的教育,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他们花巨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交往结构”。有句话说,过去流行在酒桌上拉关系,现在流行在MBA或者EMBA班上建立同学关系。因为同学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EMBA的开放式教育方式则促进了同学交往的升温。要知道,在这里汇集的是中国管理的精英,今日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同桌的你”、“同班的你”都很重要。 EMBA是“腐败温床”? 办EMBA教育,高校第一次被赋予如此大的自主权;对企业老总来说,也是第一次可以不走应试的“门”,凭能力和业绩赢得高层次教育的“入场券”。虽说价格很高,但出得起这个费用的大有人在。社会的担心也随之而来:会不会出现“权钱交易”?这种贵族式的教育高价学位变成了公款上学的新途径,会不会成为腐败的新温床? 交大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方华肯定地回答:不可能。EMBA公费就读在国际上也是如此,美国66%的企业老总是公费读的学位,这是公司为培养CEO所花的本钱。只要30家首批获准开办EMBA的学校能够坚持自己的入学标准,坚持自己的品牌,就不会出现腐败,他认为名牌学校肯定不会拿自己的牌子当儿戏。至于极少数学校有可能出现“以钱易学”现象,出现腐败的苗子,比如让大专文凭的学生破格录取,不上课的学生或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也可拿到文凭,这是值得警惕的。因为,一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这很可能砸了EMBA的牌子。 复旦陆雄文教授听到这个观点时很诧异:“EMBA和腐败有什么关系?”他认为这种说法是因为多年的计划经济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烙印,“在国外,对员工的培训是企业很重要的一部分预算,这是惯例,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一直缺乏这种观念,一说公费上学,自然联想到腐败。”陆教授相信优秀的企业才会派人来读EMBA,也必然会有完善的约束机制;如果企业要搞腐败,那会通过其他多种途径实现,没有必要选择读书的形式,两者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 事实上,各校EMBA约束老总毫不客气,比如清华大学规定,“缺课一天半,零分”。北大规定任一门课请假超过两天(含两天)要重修,课上的练习和讨论、课后的作业要积极完成,结业要通过考试。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几乎EMBA班都有一条“铁”的规定:接到录取通知后,先交费后上学,一旦因故退学,学费不退。 交大王方华教授认为,服务不等于迁就,来读EMBA的既是用户又是未来的产品,交大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也要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教学,保证出优质产品。复旦陆雄文说,严格纪律支持下诞生的文凭才能塑造学校的金字招牌。(记者/顾 军 实习记者/茅文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