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著名的大楼里--职业女性的成功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7/17 13:54 申江服务导报 | |||
文/罗皮 能够在知名大企业里工作,在甲级写字楼办公,在陆家嘴上班,有一个高级职位,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管理着一个团队,这些,都是职业人士所向往的。 这期案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她的成功,她自认为是“很幸运的”。 走进胡小姐的办公室,第一印象就是布置得非常干净、简单,中间一张大办公桌,桌前并排两张轻便扶手椅子。办公室墙面是米白色的,桌椅则是深色的,坐在高背皮椅上的胡小姐穿着白底碎花衬衫,外面罩暗纹深藏青职业装,一头梳理得非常齐整的长发。她正在通电话,能听得出是在向律师征询有关组织构架方面的意见,桌子上摊满了文件夹,她放下笔,随手将翻开的文件夹合上。 这是在陆家嘴金融区的大厦里,胡小姐坐在其中一家金融机构的财务总监的位置上。胡小姐很满意目前的工作:”我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的这样的工作,喜欢穿职业装,这样的服装与这样的环境很相配,也与我的心态很相配。” 向往四栋大楼 “我很幸运,幸亏那个首席代表没有晋升为分行行长,不然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可能还是做秘书。” 到今年的8月1日,胡小姐可以庆祝自己工作整整12年了。胡小姐是90年代的财大毕业生,学的是财政税收方面的专业,这种专业毕业出来,一般比较适合到国家的机关里工作,但她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在外资银行做秘书。 9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有两种流行,一种流行是考托福,到美国留学;还有一种流行,就是想进入外资,特别是进入沪上四栋著名的大楼里去工作。跟现在外资企业比比皆是的状况不同,当时外资刚刚进入不久,外资机构都比较集中在四栋著名的楼里,瑞金大厦、联谊大厦、国贸大厦,还有上海商城,这是当时年轻人非常向往的目标,胡小姐也不例外。于是,她就去对外服务公司接受培训,而且当时到外资工作,一定要通过一个中介机构,就是对外服务公司的培训。当时进外资大多做秘书、或做贸易。培训之后,胡小姐进入了在四栋楼办公的一家外资银行驻沪代表处,做首席代表的秘书。 几个月后,代表处升格为分行。胡小姐说:“幸亏那个首席代表没有晋升为分行行长,不然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可能还是做秘书的”。胡小姐学的是英文,而新的行长要的是日文秘书。但原来的老板对胡小姐的评价是工作非常认真。 “据当时的其他同事说,他3个月换一次秘书,不是他把人家炒掉,就是人家炒了他。到了我这里,可能觉得我工作比较勤恳、比较可靠,因为他的评价,虽然我学的不是会计,但却把我放到了分行会计的岗位上。但我一点都不懂,在大学里会计就学了一个学期,也学得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做账,主要的是,当时在大学里学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做账的方式,而外资是在商业模型里运作的,完全不同。” 在银行工作了5年,胡小姐做到了财务部的副经理,她觉得再往前就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正好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合资的保险公司招聘财务部经理的广告,她就去应聘,虽然过往的工作与保险业没有直接的关系,胡小姐事后回想,因为接受过外资企业的熏陶,招聘的人觉得她在观念与谈吐上比较适合,经过专业培训,是能够承担将来这份工作的。 “进去之后也是从头学起,呆了6年,这6年对我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在里面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不光是专业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管理,学到了作为一个经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的经验。” 六年后,经过猎头公司中介,胡小姐由助理财务总监,进入到现在所在的金融机构担任财务总监的工作。 从会计到专业理念 “其实这老师就教了我一个月,但这一个月里面,他教了我一种原则的东西;他跟我说,如果你要在外资企业做的话,就要学习国外的东西。” 得到第一份工作,是因为向往四栋楼,觉得那是一种理想。但真的做了会计,内心却是有点讨厌的。“以前在大学里也有过实习,实习单位叫我到福州路买过账本,看到那些财会人员带着袖套,每个人都谨小慎微的样子,感觉非常差。所以我就不想成为一个传统会计式的人。” 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胡小姐觉得很幸运,因为她碰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 新成立的分行招的大部分是没有经验的新手,小部分是从其他银行跳槽过来的,队伍很年轻。所以就从香港分行派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行家,来培训这支年轻的队伍。这位专家,被胡小姐称之为是“对银行的每个关节都懂的银行家式的人物”。这老师一方面教怎么具体做会计工作,同时更多的是给胡小姐传达了一种理念,就是真正的专业人员应该是怎么样子的,而且他还带胡小姐去走访一些国际化的大的会计事务所,见一些合伙人,“那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与我心目中的会计人员形象有很大的差别。当然那个时候我的理解是非常浅的,只是在形象上看到专业人员竟然是这样的:西装革履,谈吐不凡,非常有自信的样子。非常好的公司出来的人的气质,是非常不一般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带着环境的烙印。那时年纪轻,看问题比较浅,往往看表面的东西,而表面有吸引力,就会产生兴趣。” 胡小姐一下子就改变了对会计人员的一种看法,像海绵吸收水分一样,汲取知识,而且这汲取的过程使她感到充满乐趣。胡小姐说起这段经历,有点感慨道:“这工作乐趣,往后的话,也许会越来越少的。” “其实这老师就教了我一个月,但这一个月里面,他教了我一种原则的东西,让我知道以后做的许多事情会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在按照原则去处理事情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学习。虽然一个月后他就离开了,但每过一段时间他还会来一次,特别是年度结账的时候,他会来陪着我做,他跟我说,如果你要在外资企业做的话,就要学习国外的东西。他推荐我去学ACCA的课程,同时我也参加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 一步步有大方向 “我这样一步步过来,其实并没有对自己特意设计过什么,也从来没有诸如五年之后要怎么样,多少年之后要如何的想法。但我可以对别人说的是,我每一步都走得很勤力。” 胡小姐不喜欢“规划”、“计划”、“生存法则”之类的说法,她认为,人生需要理性,但感性更重要。从秘书、会计,到经理、总监,从四栋楼,到更高的陆家嘴金融区,她觉得自己并没有计划过规划过什么,凭的是感觉,有大方向。 谈起这些年的经历,她说:“我这样一步步过来,其实并没有对自己特意设计过什么,也从来没有诸如五年之后要怎么样,多少年之后要如何的想法。但我可以对别人说的是,我每一步都走得很勤力。” 胡小姐在前面做的每一份工作,每个上司对她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这取决于她的积极的工作态度,当然业绩也是不错的。她对职业发展没有什么规划,只是走到一定阶段,感觉好像不太对了,就想一想。离开银行,到另外的金融机构工作,其实她还是想做财务的,只是不想在银行里做,因为感觉到银行里的财务面非常窄,她需要有具有更大空间面的财务工作。另外,做银行的部门副经理,只是一个高级会计的职务,不是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当时也到其他一些公司面试过,机会也不错,都是世界五百强的公司,但最终还是选择在金融行业这一块,“因为这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带着思考的,尽管没有很精密的计划,但大方向还是有的,当时的大环境,大趋势,政策导向,都说是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的金融中心,我不想离开这个行业,因为它还刚刚起步,是个朝阳行业。” 虽然在陆家嘴的高楼里工作压力蛮大的,但胡小姐认为这是一种成本,她有段时间压力非常大,但等这段时间顺利过去之后,往前看,自信就更增加了一分。她引述了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的一段话,说是生活是需要成本的,没有成本的生活是不快乐的。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