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EMBA专业学位教育 > 正文

EMBA:“价值延伸”抑或“金钱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3/08/24 08:39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茅以宁北京报道

  “今年将新批准10~20所高校招收MBA。”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告诉记者。

  继去年成功试点30所院校开展EMBA教育(高层经理人MBA)之后,中国MBA教育似乎又迎
来一个商学院发展的新高峰。

  高价EMBA引领风潮

  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MBA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铺开。

  “1991年全国的MBA才招了80来人,至2003年,中国商学院包括各类在校的MBA学生,共计7.5万名,其中已毕业的约为3万人。每年还有将近7万的考生参加各类的MBA考试,试图获取一张通往商学院的‘门票’。”仝教授笑着告诉记者。

  不过,仝并不认为中国MBA的高速成长是放弃了对质量的监控。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联考MBA平均是每6个人中才会录取1名,而同期的

研究生入学考试每3人就能取1人。”

  从去年开始,学生数增加最多的是EMBA。国家教委批准了全国30所院校有资格招收EMBA,每所学院给了120~300个名额不等。其中上海交大一期就招收了300名学员,每人学费21.8万元,

复旦大学更是供不应求,今年宣布调整学费,将原来的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办的EMBA项目费用将由30万元提高到33万元,本土EMBA项目也将由23万元提高到23.8万元。

  EMBA成摇钱树?

  仝允桓并不讳言MBA教育为中国商学院注入了大量的财富。“我们目前总计有7.5万名MBA,即使按照每人学费3.5万,也拿出了25亿来发展中国的商学院。

  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目前国内大学里硬件设施最好的,都是商学院。国家怎么可能拿出这么多的教育经费?”

  在MBA教育产业链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普通MBA教育、面向企业的MBA课程培训、面对高端市场需求的EMBA教育。

  按照国外的模式,普通MBA教育一般是亏钱,而靠后面两个项目赢利,来达到总体收支平衡,支持商学院的发展。即使是哈佛商学院也公开声称,MBA教育绝不以赢利为目的,当然,通过开办总裁培训班等等类似的项目,它完全可以做到不亏损。

  但中国商学院在后两个环节上走得似乎急了一点。

  “这只不过是急功近利的MBA教育产业又一次粗制滥造的纵向升级,有点本末倒置了。其实在国外商学院,真正的旗舰项目是MBA,而赢利性质的EMBA,MBA课程班之类,都是依附于商学院本身MBA的品牌。而在目前,中国MBA项目本身就存在信任危机,在此前提下大力发展后两个项目,对商学院本身除了经济利益,并无太多好处。”一位圈内人士提出批评,因为话题敏感,他坚持不愿透露姓名。

  一位资深人士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班60名EMBA计,每人22万学费,而且这些费用中并不包括出国接受培训的交通、食宿等花费,对学校而言就意味132万的收入。按照惯例,学校要先提走40%作为管理费,其实这笔钱算是“无偿援助”了学校其他院系的教学科研、后勤福利,另外除去教学成本占到30%~40%,剩下商学院收入不少于40万。如果同时招5个班,300人,那就是不少于200万的纯利。所以国内大学、商学院对此趋之若鹜也就不奇怪了。不但如此,甚至衍生出了一些公关公司,专门负责帮商学院招EMBA学生,每招来一个学生,他们可以提成学费的10%左右。

  他分析说,相比较MBA来说,因为EMBA收费更高,而学制更短,总共20个月,每月只在学校内呆4天,更重要的是,EMBA学员中老板比较多,学院无须提供就业服务,也不需要花费精力进行学生的学籍管理,安排住宿,课程也较少,学校成本可以降低许多,因此学院将注意力更倾向于EMBA项目。

  有资料显示,中国至少有400家企业的50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急需接受EMBA培训。以目前EMBA的收费标准,将有大约10亿元的市场需求。

  “目前都是国内企业最顶尖层次的一些老板在读EMBA,他们不在乎钱,不会考虑

性价比,所以国内商学院都在忙着圈地。其实按照国内每年招收3000名EMBA的规模,这个市场也就只能维持两年。真正考验国内商学院实力的时候还没到来。”一位业内人士评说。

  但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国内MBA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仍旧存在大量弊病,大多数人享受到的是价高质次的服务,被人诟病已久。

  “我当年读MBA的时候,就是这些老师教课,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没有丝毫的企业实战经验。现在一看,又是这些老师在教EMBA,给国内一些拥有亿元身家的企业家上同样的课,不知道会不会加速MBA教育在企业家心目中的贬值。”冯先生任职于一家著名的投行,2001年毕业于国内某著名大学。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是国内著名学府的商学院。虽然,日前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对媒体声称:“我们现在有50%以上的教员都有海外教育经历,包括牛津等等,他们受到了非常好的现代管理知识的训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训练。”

  但实际上,国内MBA教育普遍缺乏合格的师资队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圈内人皆知的一个例子就是,

  某名校MBA开学的第一堂管理学课上,光华派出的一位年轻的女博士,就被当众“嘘”下了讲坛。

  另外,由于合格师资的短缺,即使一些最著名的大学管理学院,也时常会出现100人的“超级大班”。一名北京著名高校的在职MBA告诉记者,“我们上课就像开会听报告,哪有充分时间去相互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没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中欧的招生主任严俊对记者并不隐瞒,我们一个班的人数大约维持在62人左右,但还是觉得有点多了。

  学校要“分猪肉”不想输血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国内商学院MBA的学费收取标准应该说不低了,从内地偏远地区的2.7万到位于大城市的著名学府的8万元。而且在大多数学校,学生还要负担昂贵的课本费和两年的食宿费。

  不过,正是现在大学落后的行政管理模式与思维方式,将这笔本来应该是十分紧张的学费“吞噬”掉了。

  “但目前的行政管理牢牢地束缚住了MBA项目的发展。MBA教育应该是个巨额的投资,无论从教学设施硬件,还是教师的配备、培训、外教的聘请,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他说。

  国内的绝大多数学校普遍把MBA项目当成了一个提款机。

  “最好的商学院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可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高校,都把MBA的学费当成了行政拨款。学费收上来,首先无条件提走一半,有的学校甚至提走了60%。MBA教育不像EMBA教育,有那么高额的学费,砍去一半,MBA教育经费肯定入不敷出。商学院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或者降低MBA的教学质量,或者尽力扩大赢利性项目的规模。”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通过海外校友基金会先后花费500万美金才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如果要聘请一名国外一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要他在我们这里工作一学期,我们就必须付三个月的薪水。按照国际市场的通行标准,这笔巨额花费就是4万美金左右!”中大岭南学院常务副院长许罗丹告诉记者。

  另外,这几年不少学校不顾自己实力,盲目地快速扩大规模也留下了“后遗症”———在MBA这条产业链上,衍生出了太多的副产品。全日制、在职班、经贸委班、EMBA班、地方班、研修班、各种地方政府承认学历的MBA课程班,等等,名目繁多。

  在MBA师资普遍缺乏的今天,一些本身实力并不出众的国内商学院,还四处设立教学点,遍及深圳、青岛、苏州、郑州,等高等教育并不发达的城市,并打出“全部正宗本校MBA授课老师”的招牌。

  “尽管在国外,能教MBA的教授身价不菲,可是国外商学院对老师的要求近乎苛刻,一般来说,一年会有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必须潜心去研究新的案例,更新知识。而在国内商学院的老师,恐怕只能天天做空中飞人了,哪有时间钻研学术?”一位圈内人士大为感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