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库--关于与孩子的沟通(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2/26 18:03 新浪教育 | |
孩子新的“家门”缘何难进? 问题的来由: 孩子的话:“房间是我的,为什么要让父母进来?他们进来,准是翻这看那,想探视我在干啥,我也我的隐私权,没得到我的同意当然不能进房间。” 专家的话:“孩子的房门紧闭,原因很多,除了源自独立意识之外,至少表明其与家长存在某些方面的隔阂,不过是借此发泄或表示某种要求罢了。有的则是显示自己已经长大,透露无须家长过多干涉的期望。有的纯粹是闹着玩”。 家长的话:“这真让人‘犯昏’,想给他谈谈,却进不了门,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急死人了。闯进去吧,又担心伤了他的自尊,使事情变得更糟。” 问题的解答: * 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打交道,开诚布公地谈心,弄清缘由。 * 通过沟通交流取得共识,使孩子从心底里愿与你结为朋友。 近年来,上海人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观:有的由弄堂小屋变为高楼大厦;有的由棚屋变为新工房;有的从几代人同居一室变为“各自为政”……人们以无比欣喜的心情欢迎家庭居住条件的“飞跃”,然而又以无可奈何的心情面对居住条件改善后引发的新的家庭矛盾和问题。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间,家长却遇到了新的烦恼:孩子的“家门”,难进! 一位家长说起了这样一件事:“原来家里住房面积很小,我们和女儿同住一间屋子。当时很希望女儿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这次单位分了房子,是二室一厅,我们为女儿准备了一间自己的卧室,让她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搬进新居后,当我们为此兴奋之时,却不料引出了意想不到的烦恼:女儿每次走进自己房间后,就把门关得紧紧的。说是要进她的房间,先要敲门,她若不同意的话,‘我们不能进去’,女儿现在中学念初二的这位家长说着说着紧锁双眉。“上次期中考试成绩不好,现在快要中考了,我们想提醒她,想进去跟她谈谈,但她就是不让进,真不知道她在里面做些什么,我们心里很是着急。” 这位家长遇到的这个新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还有一位居住在凉城新村的男孩家长说到此事,脸露难堪的神色。他家有三室一厅,给孩子10平方米的卧室兼学习房,想创造一个舒适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男孩住进去后,头一件事便是在门上贴了这样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早上7∶15分之前,不得入内;晚上7∶00至10∶00不得干扰;进门前,请敲门;进屋,不得翻动任何东西。”末了,还添了一句,“请尊重个人隐私”。这位家长见了这张告示,不知说如何是好,真有些无奈。另一位家长说,她的女儿在搬进新居之前,就向她提出了其居室“只配一把钥匙”的请求,言下之意很清楚,家长如进出女儿的房间必须“请示”,准许后才能进入。“看来,我们在为孩子造屋的同时,我们家长却被赶了出来。这是不是用我们自己的手砌起了双方时空上的隔离墙?”许多身临其境的家长不得不痛苦地投入思索之中。 按理说,当住房条件改善后,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间,这是一件好事,但目前一些孩子做的种种进门“规定”又令家长无所适从。有位家长说,如果直接闯进去,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脸难看;如果按孩子的规定行事,又缺少几分主人的气质,事难办。 对孩子的这个请求或作出的“规定”,到底孩子如何看待呢? 孩子的请求和作出的“规定”,某种程度反映了孩子的独立意识,是长大的一种标志,对他们合情合理的正当要求,应当抱欢迎的态度。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间,与此相适应拥有自己的天地及支配权,这是无可厚非的。据说在国外,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有了自己的居室,未经同意,家长是不能直接闯进去的。应当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一位曾经拥有过这么一段经历的家长说,过去没条件,大家同居一室,我们家长还是给孩子一只可以上锁的抽屉并配一把钥匙,现在条件有了,让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她当然可以像拥有抽屉一样,来个“约法三章”,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有关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指出,问题并不仅仅在能不能进孩子居室的门,因为孩子居室的门可以大开,但是并不一定把心里的所有秘密统统告诉家长,所以要从实质上去探究。有些孩子制订出这么多的“门诫”,除了源自独立意识之外,至少表明其与家长存在某些方面的隔阂,不过是借此发泄或表示某种要求罢了。有的则是显示自己已经长大,透露无须家长过多干涉的期望。有的纯粹是闹着玩。因此,现象是一种,但各个家庭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区别对待,寻找不同的对策。 面对孩子屋室“上锁”、贴“告示”的现象,家长还是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打交道,开诚布公地谈心,弄清缘由,切不可来个“下马威”,简单机械地一律讨还钥匙了事,家长施权威,使孩子的心自我封闭起来。如果这样,孩子会从“锁门”变成“锁心”,那事情会更麻烦。同时,家长要更科学地运动艺术的方法,用情感的力量,通过沟通交流取得共识,使孩子从心底里愿与你结为朋友。这是解决孩子“家门”问题铁“钥匙”。只有这样,“家门”的风波才会成为双方和平共处的开端,使孩子居室的“门”同时欢快地向家长敞开。(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