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库--关于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1/07 17:11 新浪教育 | |
孩子遇到挫折和打击怎么办? 问题的来由: 学生的话:“哎……,哎……,哎……” 专家的话:“一个人的人生中,挫折是免不了的。每个孩子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碰到困难、曲折、失败,以至心理上产生严重焦虑、极度苦闷、异常灰心、过分沮丧等情绪或行为失常。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疏导,则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家长的话:“看到孩子唉声叹气,萎靡不振,心理别提有多难受了,为他的挫折而难受,更为他的精神状态而难受。” 问题的解答: *积极分析挫折的原因 *培养耐挫的心理素质 *用积极的方式善待挫折 文汇成长热线的指导教师接听了这样一个咨询电话:一对夫妇焦急地询问,怎样才能使孩子摆脱考试失败的打击。原来,他们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较好,这次初中升学考试为自己制定了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的目标,为此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整天埋在习题中,可临考前的一场大病使她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因半分之差没能考取理想中的学校。发榜以后,眼见孩子沉浸在苦闷、烦恼、焦虑、忧愁之中,唉声叹气,闷闷不乐,精神萎靡不振。父母也难以忍受这样的打击,可又苦无良策使孩子战胜升学考试失败带来的挫折。 所谓挫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失败或者叫“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遭受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因此,每个孩子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碰到困难、曲折、失败,以至心理上产生严重焦虑、极度苦闷、异常灰心、过分沮丧等情绪或行为失常。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疏导,则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引起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主客观矛盾是导致孩子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主观是指孩子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一旦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客观不能满足主观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比如,孩子物质生活需要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学业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与同学竞争、家长期望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平等的矛盾等。 第二,个性不完善也是引起孩子挫折心理的重要因素。学龄期的孩子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但个性还不够完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尊心过强,行为易偏激,依赖性太重,社会实践缺乏。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挫折心理的温床。 虽然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挫折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生活在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无法远离挫折。发生在中小学年龄阶段的挫折一般程度较弱,大部分只是动机与目标冲突,个人条件与某一理想相悖,能力与期望矛盾等。然而即便如此,由于孩子还未能完全进入社会生活,对社会的实际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机会相对来说多一些,情绪反应也强烈些。因此,做家长的重视孩子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必要了。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帮助孩子分析挫折的原因。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对孩子来说可谓是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挫折了,因为曾经闪耀过绚丽前景的希望倏然暗淡下来,一幅充满失望的现实画面展现在自己的眼前。面对这严峻的现实,孩子极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陷入懊恼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有责任帮助孩子冷静分析,从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寻找挫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而心理抗挫能力差,往往在受到挫折后抱消极的态度,一是抱怨客观,并以此来安慰和解脱自己。考试失败了,有的怨老师、父母、同学,甚至怨环境、天气、交通,并由怨恨而产生报复的情绪;也有的由怨恨转为愤怨,再后发生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严重的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归咎自己,自怨自艾,或以各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解脱。有的以不现实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受挫心理,以此来淡化不安和焦躁,但这往往易产生自卑和自弃;有的感到无脸见人,表现出意志消沉,不愿与人交往,以便使别人忘淡自己,也忘淡他的失败与挫折;有的破罐子破摔,抽烟、酗酒、玩乐,以此填补心理上的空虚;有的则消极反抗,特别是自尊心、虚荣心很强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心理的损害,容易走向极端。 一旦孩子没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千万不要再向孩子施加压力,要谅解和关心、宽慰孩子,帮助孩子客观分析失误的原因,正确地对自己进行一次再认识,重新科学地确立奋斗目标。没考取理想的学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是由于学习还不够努力,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是由于缺乏应考经验,紧张怯场,未能发挥应有的水平;或是填报志愿上的不当等。所谓理想的学校,无非是师资力量强一点,设备条件好一点,这些当然是学好的条件之一,但最根本的还是取决孩子自身是否努力,否则,即使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学习成绩也会不尽如人意的。 第二,培养孩子耐挫的心理素质。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无论一个人在各方面是多么顺利,遭受挫折总是难免的。古人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并不意味着没有前途,要鼓励孩子重新鼓起生活航船的风帆。要培养孩子耐挫的心理素质,做到不惊慌、不自卑、不气馁,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前进。一般来说,孩子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足或压根儿毫无准备。因此家长就应注重预防、诱导,着力提高其挫折耐力,使孩子从小在自己的字典里就储存“挫折”的信息,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为人父母切忌把孩子当成“小太阳”,自己在作“保姆”、“奴仆”,唯恐孩子受到委屈和挫折。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培养出具有较强承受挫折能力的孩子。一份初中生挫折心理的问卷调查反映,“如果考试成绩退步了,你会想些什么?”回答:“回家挨批”、“真想哭”、“多丢人”的占25%。可见,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培养孩子耐挫能力,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家长可以选用一些方法巧妙地引导孩子处理挫折:(1)改变情绪法,即通过改变孩子受挫的情绪来改变孩子的态度和心情。(2)注意转移法,就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减轻其心理压力,用转移孩子注意力,诱发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使孩子减轻或消除挫折感。(3)精神释放法,就是容许或引发受挫折的孩子自由地表达情感,抒发抱怨,甚至在父母爱抚下痛哭一场,从而冷静下来,恢复理智。(4)成功体验法,如果孩子长期在学习等方面屡遭失败,家长应设法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改变其受挫心理和自卑感,产生成功欲和胜任感。 第三,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方式善待挫折。挫折既是坏事,又是好事。挫折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使某些人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导致矛盾激化,还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失去对生活的希望,造成严重的人身事故。另一方面,挫折又给人以教育,使犯错误者觉醒,认识错误,接受教训,改弦易张;它能磨砺人的意志,使之更为成熟、坚强;它还能激励人发奋努力,从逆境中奋起。 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挫折。人生旅途中,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求。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令人不快的程度及其转化情况却是由自己控制的,应使各种挫折成为自己锻炼成长的摇篮。“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挫折逆境中做出的。 孩子适应挫折的方法,一般来说来,有消极性适应和积极性适应两种。家长要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方式适应挫折。当孩子受挫折时,家长要与孩子谈心,肯定积极因素,找出失败的原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应该告诉孩子,挫折对于强者来说是磨炼意志的大熔炉,对于弱者来说则是万丈深洲,在挫折中奋起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李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