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4高考志愿填报手册 > 正文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解析——文科综合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9 11:32  课堂内外-高考金刊

  (四)研剖试卷,前瞻走势——文科综合

  马芝斌

  作为集考核性与选拔性于一体的高考文综试卷,其命题立意、试卷模板、试题难易程度和政史地三科知识的分布组合及比例份额对2004年高考复习颇具指导意义。我国的文综
高考历经四年的锤炼其整体格局已趋稳定,笔者希望通过对2003年文综试卷的研剖和对2004年命题走势的前瞻,为新一届高三师生驶上复习迎考的快车道提供有益借鉴。

  1.命题立意“四个突出”

  文综高考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2003年的文综高考在能力立意上彰显“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主干性。文科综合试题围绕实际问题特别是现实问题而设计,试题侧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如卷中的1~5题、11~13题、20~27题等分别为地理、政治和历史三科的基础性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主干知识,其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宽泛,均为政史地各科的主要考点。二是突出综合性。2003年文综高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多角度出题,多层面考查,强调立体思维品质,一则材料就是一个情境一个话题,融政史地试题于一体。如第41题,主题材料是“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材料内容不多,但出题角度较宽,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学科设计了4道大题、7道小题,该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高,体现了文综高考综合性特点。三是突出应用性。用所学知识原理、史实去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凸现文综高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学以致用的要求。如第41题,其理论应用性较强,比如第(1)题的三个小问,对美国历史上的移民运动,不仅要用历史知识去分析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宅地法》对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进行评析,同时还要用政治学科知识透视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并作辩证分析,该题较为典型地突出了文综的实用性。四是突出时代性。2003年文综高考试题结合社会热点的题目不少,社会热点问题素材较多,凸现文综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如第38题中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该题的背景材料是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它要求以“两个务必”为载体,谈如何加强党风建设和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持“艰苦奋斗”过时论的错误观点,如果不解决这些认识问题,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便无从谈起。这些话题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时事热点,它要求学生用学科知识去透视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2.文综试卷“四点未变”

  2003年文综试卷较去年试卷应该说总体是稳定的,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命题的指导思想未变。通过对试卷的研剖,卷中透射出的依然是“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考试的目标要求未变。通过比照,2003年的文综考试目标要求与2002年完全相同,以选拔为目的,以学习能力考核为目标,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分为记忆、理解、运用三个能级层次。

  三是试卷的结构未变。就结构而言仍然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其中第一卷为客观性试题(单项选择题),第二卷为主观性试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四是题量和难易度未变。2003年文综试题共计41题,其中客观性试题35道,主观性试题6道,与2002年文综试卷题量基本相同,试题难易度和2002年基本相同。

  3.试题组合“四分天下”

  2003年文科综合试题从呈现方式上看,是“四分天下”的格局。一种是单列试题。该类题无背景材料,直接呈现试题,如27题和28题,在整个试卷中这种单列题也只有2道。一种是学科内综合题。一则材料设计几道学科内综合题,试题小到考查某个知识点,大到考查与该知识点有连带关系的学科知识,如卷中5~6题,学科内综合题在卷中所占比重较大。一种是跨两个学科试题,即以一道背景素材设计几道跨学科试题。如卷中的40题为历史、地理组合题,16~19题为历史、政治组合题;10~15题为地理、政治组合题。一种是跨三个学科试题,即以一道背景材料设计几道跨学科的组合题。如41题,这种大综合试题在卷中所占比重较少。2003年文综集三科于一体的试题,主要是第41题,该题中有2个问题是历史题,1个问题是地理题,3个问题是政治题。

  4.解题过程“四点启示”

  2003年文综试题,从解题过程到试题答案留给我们的有四点启示:

  (1)要解好题首要的是突破审题关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又主要表现在抓住关键词,明白设问要求和提取有效信息。如第13小题虽为选择题,但审题却至关重要,该题的关键词是“从全局上看”东部对西部的支持,这里就要求考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如果抓不住这个关键就无法得出正确答案。该题A、B、C选项都不是从全局上看问题,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2)要解好题重要的是把好逻辑关

  无论是解一个小问题还是一料多问题,它讲究的是一个逻辑秩序,特别在一料多问题中,第一个小题的答案往往对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显得非常重要。如第41题第(1)题中的3个小问题,它们之间就有一个逻辑顺序问题,其中①题和②题对第③题的解答就显得很重要,第③问是要求考生辩证看待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要准确分析就必须建立在①和②的答案基础。就某个题目的解答,其答案组合也得有一个逻辑顺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如何层层推进等。

  (3)要解好题必过的是抓取信息关

  第37题第②题问:根据四幅文物插图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历史信息。这里就涉及到如何从图中获取有关信息的问题。在审这四幅图时,一要看图片,二要看图下面的标题,三要联系当时的社会史实,这样就能得出“使用先进农耕技术、丝绸之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的答案来。

  (4)要解好题必要的是攻克提炼关

  今年的文综材料题其答案内容平实,要点精炼,没有长篇大论,因此它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语言简洁明了,要点清清楚楚,如2003年文综第39题。该题虽有两个设问,但第1问的答案要点只有2个总共只有33个字,非常简洁,第2问的答案要点也只有3个,内容言简意赅。

  综合分析2003年文综试卷我们可以肯定地说,2004年文综高考不会有大的变化,如果说有变化那也只是试题取材,问题设计的视角等细枝末节上的变化,试卷的板块、题型题量、难易程度仍将保持稳定,对此建议广大师生认真研读2003年《考试说明》,揣摩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领悟其思想精髓,为我们在教学定位、试题命制和提高复习效能方面引路指航。

  5.高三教学“四位一体”

  高三教学能否准确定位,课堂效益能否优质高效,启迪思维能否恰到好处,模拟训练能否有的放矢,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直面的现实,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对2003文综试卷的解读和反思,2004年的高三教学,我们应该确立“四位一体”教学理念,即“立足本位,适当越位,敢于前卫,主体地位”。

  首先是立足本位。政史地各科老师要立足本门学科,精讲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架,夯实基础知识,为文综高考提供知识支撑点。2003年的文综试题突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其次是适当越位。单科老师在讲解本门学科知识过程中,凡与其他学科有内在知识联系的要适当予以迁移,培养学生文综意识,要使课堂学科渗透自然流畅,我们老师之间要加强集体备课,否则适当越位就很难圆满达到。再次是敢于前卫。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试题的取材和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创新精神,创新是文综高考命题立意的内在要求,是文综高考无法回避的话题。教者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如果不能打破旧的框框,不能融进新的内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便无从谈起,学生应对高考想取得理想成绩便成空谈。最后是主体地位。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启迪、点拨、释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求解求新的欲望。同时也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在平等和谐中形成良性互动,在尊重理解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6.复习迎考“四线并进”

  2003年的文综试卷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较宽,生活体验要求较深,关心国事要求较多,思维品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复习迎考过程中考生只有“四线并进”方能决胜高考。

  一线是单科基础。最基础的东西最有生命力,最基础的东西最有迁移力。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文综高考的常规武器,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我们取胜文综高考的一个制高点,对此,我们要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善于梳理知识点,提炼高考考点,攻克重难点,切实做好知识的“原始积累”,打牢支撑点。

  二线是时事焦点。2003年文综高考题不少都与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等有关,触及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如果我们平时不关心社会生活,不关心天下大事,应对这些题目就会显得底气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培养时事意识,关注社会政治、关注生活实践、关注社会焦点,学会用学科知识原理去透视社会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三线是综合试题。文综高考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综合性较强,试题的呈现方式有“一料多拖题”,包括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试题从设计到呈现表现出渐进式、程序化。如果在复习过程中不主动出击此类试题,仔细分析研究综合题的立意,取材的选择和视角,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多元性以及试题答案的开放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很难从容应试,因此把握这类试题的规律性,在练中思考,在练中感悟,在练中释疑是当务之急。

  四线是思维品质。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往易被人们忽视,其实人的思维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解题的路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如:解读“图、注、文”一体化试题,我们的思维路径应该遵循这样的流程:第一步研读“图、注、文”材料,提取各种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第二步是整合有效信息,分析其本质找出其内在联系。第三步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所提问题,这是解答“图、注、文”材料题的一般思维路径,它对解答其他类型的主观题也有借鉴,只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应对高考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重视思维的训练和品质的培养。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