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专栏 > 正文

文化苏州:打造人才天堂

http://www.sina.com.cn 2004/06/15 17:11  中国大学生就业

  历史名城·白发苏州

  苏州原称吴(又称姑苏),简称苏,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太湖,北枕长江,地理位置优越。下辖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
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7个区,共有121个乡镇。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583万人。境内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沪宁铁路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河港密布,湖泊众多,地势平坦,气候温和。

  苏州是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城,至今2500余年城址未变,是“中国历史第一古城”(第二古城是成都),被誉为城市中的“活化石”。历史上的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商贾云集,车船如流,一片繁华景象。而今,苏州古城依旧,依然保持着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古朴风貌,其独特的江南风情于现代化城市群中独树一帜。

  作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苏州拥有众多水乡古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同里、甪直、周庄三个千年古镇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乃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其小巧精细、布局严谨及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并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现存园林60多个,拙政园和留园位列全国四大名园之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等举世闻名。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吴文化刚柔相济,有着尚文崇教的人文气息和精细秀美的个性风格,以水文化、市井文化、船文化等为特征,凝炼出它“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社会文化风格。苏州素有“丝绸之府”、“工艺之都”的美称,丰富多采的苏绣、园林、绘画、书法、篆刻,以及昆曲、评弹和苏剧等,构成了吴文化的丰富内涵。

  苏州历代名人辈出。《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西晋文学家陆机,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明代戏曲家冯梦龙,吴门画派唐寅、文征明、祝枝山,以及清代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等,都在苏州留下过传世佳作。宋代时,各类书院即遍布各地。明清两代苏州一府的进士、状元人数遥居全国之冠,为著名的“状元之乡”。也正是这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造就了苏州城市长久的生命力。

  如今的苏州是古老历史与生动现时的交相辉映。吴文化较诸其他地方文化更强的开放性、吸收性与融汇性的特点使苏州千百年来发展经久不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苏州这样历史悠久的城市不在少数,但是随着沧桑变化,大多已被历史所淹没。而勤劳智慧的苏州人民,在弘扬古代文明的基础上,正在创造更具魅力的现代文明。今日苏州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开放、飞速发展的新兴科技城市。

  新天堂·新苏州

  自古以来,苏州就是一块富贵繁华宝地,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苏州甚至一度成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并且诞生了整个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天津,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排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之后。同年,苏州引进外资100.66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0.78亿元,占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总计2527.75亿元产值的近40%。1980年到2002年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从40 .68亿元增加到2080亿元,年均递增21.74%;财政收入从9.46亿元增加到290.82亿元,年均递增16.67%;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从687元增加到15868元,年均递增15.18%,可谓发展速度惊人。多年来,苏州经济始终保持着平均每年14.5%的增长速度,这一数字远远高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目前,苏州拥有五个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和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了机械、电子、纺织、丝绸、轻工、工艺、医药、化工、建材、冶金、食品等11个行业,近年来还重点培育发展了包括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家电、精细化工、新材料及基础原材料、汽车及汽车配件在内的六大新兴主导产业。

  苏州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苏州经济的重要支柱。苏州以5个国家级、11个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努力营造投资环境。1991年以来苏州的出口总额年均递增45%。截止2002年底,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86家公司来苏州投资建立了215家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对外交往活跃,与意、加、日、美、法等国家的21个城市结为了友好城市。

  迅速涌入的外商带来了资本,也带来了人才、技术和市场,这与苏州当地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相融合,打造出了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更重要的是,苏州制造业结构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丝绸、纺织等传统产业虽然也在推陈出新,但其主导地位已被迅速崛起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所取代。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最近几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苏州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的一面旗帜。2001年,美国《新闻周刊》将苏州视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角色”,列入“世界9大新兴型科技城市”。

  苏州经济的腾飞,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抓住了全球化的节拍,依托“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通过开放,吸引投资者,走高新技术、电子产业为主的道路,使苏州经济在较短的时间里得以快速发展。

  1992年,苏州作出“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重大决策,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决定在苏州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这两个大动作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东园西区的迅速崛起,使得苏州跳出了古城区的圈子,实现了自身扩容增量的蜕变,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全新城市格局。如今的苏州,古城区粉墙黛瓦,传统风貌依旧;新城区高楼林立,现代气息浓郁,给人以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遗址时空的强烈震撼。随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目前苏州外籍居民人数大量增多,同时吸纳了外来就业人员150多万,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城市、移民城市。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令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面对未来,苏州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知识经济、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关照下,苏州城市发展应该兼具时代特征和苏州特色。苏州人将“城市化”和“改革”作为苏州发展的新主题,正在为刷新城市发展平台高度积极努力。未来的苏州要建设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平台。制造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依靠上海,更有区位意义上的产业分工前途。苏州在充分利用长江岸线的优势方面正作出大动作,大力发展沿江产业带,重点选择钢铁、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重化工、造纸、建材、能源、粮油等产业,以优良的沿江资源吸引内外资项目,并与沿路、沿湖、沿沪的产业布局互相呼应,成为一种发展的重要支撑。

  2002年,苏州提出了建设“国际新兴城市、社会主义法制城市、文化强市、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奋斗目标,这其实就是“新天堂”的内涵所在。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进行高水平的资源集聚,打造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物流产业、高科技产业等多个高层次产业群,无疑,未来苏州将延续其天堂之旅。21世纪的苏州将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创业宝地·人才强市

  近几年来,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人才涌入,形成了势头强劲的苏南就业潮。苏州作为苏南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的发展相应带来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巨大的人才空间。面对人才争夺激烈的局面,苏州提出了不但要成为经济大市、科技大市、文化大市,更要早日成为人才大市、人才强市的人才战略目标,决心以人才的优势去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苏州自古人才辈出,被誉为“文荟之邦”,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遗产和素质良好的人才资源基础。尚文崇教的历史传统使苏州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后实行非义务教育产业化,极大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苏州现有82位两级院士,同时还在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2002年8月,旨在培养大量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苏州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的苏州研究生城正式奠基。目前,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生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南京大学与美国戴顿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苏州大学新校区(理工学院)和苏州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办的苏州大学中新研究生院等研究生教育机构已相继签约并入驻苏州研究生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商学院和同济大学合作举办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也将在此落户。

  但是即便如此,高层次人才的供应仍然满足不了苏州经济发展的需要,苏州每年都要到南京、西安等地的名牌大学引进学生,同样也积极吸引海外人才。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苏州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2003年4月出台的《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暂行办法》规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在国外、海外取得学位的留学人员;具有中级职称或本科学历,且年龄男性40周岁以下、女性35周岁以下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均可由人事局受理户口准入,并且除本人户口准迁外,允许其配偶及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随迁。此外,按照毕业生就业政策,接收安置的毕业研究生、本科生及苏州市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可以入苏州户籍。与此同时,苏州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留学回国人员在苏州可以参加职称评审。留学回国人员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受户口、档案、国籍限制。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身处苏州,感受最强烈的就是“人才热”。苏州当地有11所大学,尽管每年升大学的比例保持在90%以上,尽管苏州的大学生都不愿到外地工作,但是苏州每年接受安置的外地大学生仍达50%以上。特别是在全国各地都在叫喊大学生分配难的大背景下,苏州抓住机遇,每年公开录用外大学生30000多人,而且已连续10年不变,每年的正月初七、初八两天,苏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专场为全国各地的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开放,每次进场设摊招聘大学生的单位都超过四五百家。据统计,三年来,苏州通过建立“绿色人才通道”、“特聘工作证”等引才形式,已累计引进本科以上人才3万余人。

  除了构建引进人才的各项机制外,苏州没有将目光只停留于“吸引”人才上,而是同时致力于“留住”人才。与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相比,苏州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好,具有吸引人才的自身优势。开放型经济的长期积累使苏州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条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完善的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同时为人才解除了后顾之忧。此外,苏州力求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着力提高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社会认可程度,真正保证人才甘为我用。

  今日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各大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人才的注入。据了解,目前苏州文教卫等第三产业服务人才相对过剩,产业与经济发展急需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制造业专门人才匮乏,高层次人才的比重不足0.3%,缺口很大。另外,随着入世后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苏州对通晓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金融、法律、会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专门性人才也成为需求的热门。

  目前,苏州产业正在向高端迈进,同时也在形成国际一流的投资环境,未来城市的建设迫切需要一个真正属于苏州自己的人才高地。面向未来,建设“人间新天堂”的苏州做出如下人才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大力进行制度创新,积极实施人才开放政策,逐步增加教育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尽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才资源市场化运作新机制,大量引进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率先提供人才保证。到2010年,使苏州成为长江三角洲第二大人才集聚地,以及国内外人才创业发展首选地之一。(陶新华 秦燕)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