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的IBM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6/22 14:57 新浪教育 | |
“我们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力量大于我们所有人的力量。” 周伟琨递给我们的名片上除了印着他的头衔——“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之外,还有一枚盾形徽章。“当公司员工在IBM工作满25年后,就有资格在名片上印上它了。这是IBM的老员工享有的一种特殊荣誉。”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IBM工作,当时他年仅22岁。 今年58岁的周恐怕没有机会再拿到第二枚同样的徽章了。“每年我都要和亚太区的老板以及公司总部的几位老板商讨几个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有哪几个人可能成为我的接班人,我们现在要给这些人什么样的挑战,让他们在哪些领域得到锻炼。当有一天终于要做决定的时候,会由彭明盛先生亲自拍板。” 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奉献给IBM之后,周伟琨谈起IBM时却充满感恩之情:“过去的30多年里面,几乎每一天,我都是在为IBM而改变。” 的确,所有曾经在IBM文化中浸泡过的人,几乎都会对这家公司产生一种奇异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这是一种近乎虔诚的宗教膜拜般的炽热情感。在很多场合,他们骄傲地称自己为“IBMer”,仅仅将其翻译为“IBM人”是很难传达其神韵的。 “IBMer”犹如一道符咒,将这家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的30多万雇员联结为一个独特的整体,其中的每一分子都被刷上了统一的“IBM蓝”。在外人的眼中,IBMer们往往是身着样式保守的深色西服、行为严谨、训练有素、不苟言笑、专业能力很强而态度又略带些傲慢的中年男士。单独的一个IBMer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提起整个IBM,即使是竞争对手也不能不肃然起敬。 IBM负责全球人力资源的高级副总裁麦云迪(J. Randall MacDonald)先生在接受《人力资本》专访时一再强调:“源源不断培养成长起来的IBMer,全都是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是公司保持长盛不衰的基石。” 锻造“基石”,归功于IBM炉火纯青的员工培训体系,“无论你进IBM时是什么颜色,经过培训,最后都会变成蓝色。”几乎每一位初登IBM殿堂的新人,都要经历铭心刻骨般的“洗脑”过程,这一过程在IBM雇用员工之前,即在第一次面试时,就已经开始了。面试官会告诉任何想进公司工作的人说:“注意,这就是我们做生意的方式……如果你为我们工作,我们会教你怎样对待顾客,如果我们对顾客和服务的看法跟你不同,那咱们就趁早分手。”经过“洗脑”,将“蓝色血液”注入所有“新蓝”的思维,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蓝色精灵”。 当年,周伟琨还是“新蓝”时,曾在日本做过IBM亚太区总裁的助理,主要工作是“拎包”和“跑腿”,后来有段时间他又被送到澳大利亚接受国际化培训。在澳大利亚的那段日子,周伟琨一度相当痛苦与彷徨,本来是技术背景的他,被派去做销售。最初的6个月,他什么东西都卖不出去。这时,发挥神效的是IBM公司引以为豪的“师徒制”,他的师傅帮他分析工作情况,鼓励他,最终,周在销售岗位终于取得了成功。 罗马并非建成于一日,IBM的公司精神经过几代人薪火相传、不懈锻造,也日趋坚实。而公司历史上的三任CEO——托马斯·沃森父子和郭士纳,以及现任CEO彭明盛——都以强大的影响力为IBM文化注入了重要的思想因子,他们各自鲜明的管理风格也为IBM打上了清晰的时代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