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私营化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4 19:06 亚洲教育论坛 | |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是在工业化其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超越历史合而为一的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条件规定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在完成工业化的前提下去实现现代化,同时也规定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必然要推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那么这样的一种转型的实质内容,就是一种体制的转型,从我们中国的情况看,就是从计划经济的体制向市场市场经济的转型。就中国的教育发展的情况看,我们认为,就是从原来的国家、行政的管理体制向经济、市场的管理体制的转型。所谓的国家行政体制,我们 那么这个问题我想就涉及到两个理论上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它是涉及到国家教育职能的重新的界定。一方面,我们说从表面上看,国家和市场是不是存在冲突?但是从近几十年来,各个国家市场化的进程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看似冲突的表面上面,实际上国家和市场它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他们相兼互补,共同作用于我们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说,教育在国家化的过程当中,在这个上面我们看到,教育的市场化把这个市场机制引入教育实际上是有政府和国家至上而下来进行推动的,是由国家来推动的,这上面市场干预教育,国家也是运用一种新的政策,加快了教育国家化的进程。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想这涉及到对教育的属性和对教育特征的重新的界定。刚刚于光远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教育属性我们知道,原来我们公认的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但是到新公共政策的思潮兴起以后,人们对这个观念产生了怀疑,认为有很多产品,包括教育产品在内,它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准公共产品,他有竞争性,有拥挤性,也有排它性。比如说,一个学校没有额满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学生,并不影响另外一个学生的选择教育的机会,我们讲这个叫做增加一个学校,它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是一个学校额满以后,增加一个学校他的边际成本就为正,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对教育选择的需要。 另外我们现在教育,随着这两年我们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看到,我们可以通过收取学费,考试,这样一种办法,把一部分的学生排斥在受教育的大门之外,所以这样的一种特性它就决定着我们的教育的产品不光是可以有我们国家政府来提供,也可以有非政府的机构和私人来提供我们的教育产品。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我们叫做准公共产品的性质。 第二个层次,我们说从形式上面我们也看到,原来的教育是国家垄断的,一种社会的力量要参加教育,这个积极性是国家调动的,所以我们讲政府、国家和教育是一种单一的权利关系,是单向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发现,跟教育有关的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由单一的权利逐步向和教育有关的各行为主体构成的权力和权力数的方向转变,所以有这两个方向的分歧,我认为建构当前中国教育发展它的一个制度的一个特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反映。 1、我认为是政府主导的,政府还应该主导教育的变革,像国外很多教育变革都是由政府来推动的,当然政府在推动教育变革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怎么对政府的行为加以规范的问题。我们中国大陆这两年颁布了《行政许可法》,原来我们所谓都是对老百姓的行为加以认可,对老百姓的行为加以限制,这种认可和限制的前提首先应该是对政府、行政行为的认可和对政府行政行为的限制。这样才方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社会的本质,我想这是第一个,要明确政府的职能,政府主导这样一场变革。 2、要明晰产权。我认为产权的观念要重新加以思考,所谓产权就是明晰各教育行为主体,他们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产权不仅仅是所有权,它包括所有权、投资权、控制权,这个权利当中任何一个权利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另外两个权利发生的变化,这样我想我们在办教育的过程当中它就会有四种不同的主科。 第一种是把现有的国内学校通过所有权的变更,把它变成民办学校。第二种是在现有的国办学校规模和比例不动的情况下来增加民办学校办学的数量和规模。第三,政府可以加大对民办学校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可以通过直接投入,可以通过间接投入来支持、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第四种是在政府办的学校当中增加私人和非政府机构投入的比例和管理的比例。如果对产权这样一个界定以后,我认为可以有这么四种形式的建构。 3、主体多元。现在大陆学校的发展还是趋同性的,另一个倾向是民办学校的边缘化。93年起步的一些民办学校现在生存条件都很困难,这里面我认为要有一个举办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举办权和经营权的关系,这两种权利的组合可以形成五种类型的办学主题,有公立学校,有公立民办学校,有私立学校,有企业、事业单位辅助 学校,也有联立学校。 4、就是法人治理。中国民办教育要推动,除了政府宏观管理的职能没有形成之外,除了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以后,我们没有一个完善的机构来加强管理以外,很重要的就是中国的民办学校缺乏自主管理和自我监管的机制,这样的一种机制的形成,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要推进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讲到底,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要放权,把权力要逐步的下放,下放的过程当中就是要让学校里自己管理。这里面要形成一种制度的安排,使得我们民办学校的权利既能够高效运作,同时又能够加以持衡,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共同参与,让不同的人来参与民办学校的决策。所以这里面讨论的问题就很多,有政校管理,我认为政府和学校关系当中,政府的权利一个方面是向体制内下放,体制外要使得民办学校的权利要能够转移,政府要推出共同竞争的领域,把公共竞争的利益和责任要还给社会和学校,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全程全方位的微观管理,要转到宏观管理上。 第二,就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和学校校长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希望成立的董事会,理事会等等,不管名称怎么定,我想就是一条,能够使得不同人物的代表来参与学校的管理,校长只是一个执行者,现在中国民办学校当中总统级的校长、企业家式的校长不少,一方面是权利不够,另一个方面也是权利泛化。只有把决策权和执行权加以分离,民办学校才不会成为某一个人某一个社会集团的工具。所以这里面我认为有一个决策机构和我们校长的关系。 第三个,确实也有一个校长和教师的关系问题。怎样处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问题?行政部门和我们教师的关系,作为一个民办学校,校长是一个行政管理者,评价校长的指标不是看他的学术水平,不是看他某一门课上的质量,是要看他行政管理的能力,管理的专业水平。所以,杨正林(音)说过教师参与行政管理的事物越多,这个学校的绩效是越差,教师参与学术领域的事越多,这个学校的绩效越好,所以我认为这里面是有一个分工。 当前民办学校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几个问题,第一是遴选,怎样选拔教师,怎样把有创新能力的人能够选拔进我们的教师队伍?我们这个学校的魅力就在于能不能把这样的人聚集起来,第二我认为就是老师的身份,世界上的教师,恕我直言要么是公务员,要么是雇员,而中国是事业单位的雇员,教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办学校的好坏。所以现在就要明确教师的职责,教师怎样把工作完成的很好,我们现在中国的教师很繁忙,为了升学率非常辛苦,他是上面让他做,而不是他自己自由可以发挥。国外曾经说过,从上到下的教师的工作方式,可能有利于集体的公关,但是,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散兵游勇式的工作方式,可能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更有利于我们学校的发展。 最后一点是教师的权利,我认为权利有直接权利和间接权利之分。直接权利就是老师有独立、自由的进行教学的权利,老师没有给他一个空间,没有发挥他的潜能的空间,他的教学能做好吗?我认为老师到了学校以后,应该要给他一种保障的体制,工资、福利,包括它的社会保障系统要把它健全起来。 最后我想说,民办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业。首先,我们从事民办教育的工作者要有理想、有目标,要能够理想放飞,这样,我们才能够全身心的来投入这项工作。第二,光有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把目标通过我们的努力以后,能够真正转化为我们工作的操作程序,我们要强烈的来推进我们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第三,民办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的、专家的、学校的、国际方面的资源等等,这个资源就像一张网,网上有很多点,我们把点与点之间联系起来,最后形成我们一个社会力量来推动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谢谢大家! 新浪教育注:胡卫系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