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突破停滞》 > 正文

2、生活型停滞:最近比较烦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1 11:37  新浪教育

  有句口头禅,叫“最近比较烦”。 你是否觉得生活的目的变得比较模糊?对于信仰或生命也没有热情? 对于大多数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工作、家庭、亲戚、同事、朋友----人生就是这样的组合,日子单调地循环着,如同黑白电影一样,没有色彩。一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一切都是老调重弹,是再真实不过了。

  生活型停滞不象结构型停滞或工作型停滞那样容易定义和描述,但却很容易理解。
因为它与一个人的感受有关,它是一种生活态度。当人们陷入生活型停滞时,一切他所做的事,交往的人都不再令他欢悦或振奋了。生活毫无变化,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履行承诺,承担一系列的责任。他们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丧失了前进的动力,未来对他们不具任何意义。他们开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沌度日。

  生活型停滞是一种心理状态,有此感受的人都是因为整天没事可做,只好想办法打发日子。有些人纵使工作忙碌,但因工作不能填补他们的空虚感,依然会出现生活型停滞。

  在心理学上,心境是指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的特点,往往会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状态,使这段时间的所有活动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人逢喜事精神爽”或“闷闷不乐”即是心境。也就是说,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对学习、生活、工作、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境能使人的精力倍增,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增强信心,并有益于健康。而消极的、悲观的心境则使人颓丧,降低人的学习、工作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不良的心境中,还会有损健康。因此,控制不良心境,培养良好的心境对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工作的成败、生活的顺逆、人际关系的好坏、个人健康状况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但对人的心境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比较烦”已经不是简单的心理特征,它很可能是生活型停滞的先兆症状。 “比较烦”是人们自视寻常而极易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因为忙而无法享受生活的人们。然而这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给了精神疾病一个很大的隐藏空间,一些精神疾病的危险在于它非常容易和身体疾病的相混淆。

  抑郁是人们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三十而立” 人在30岁以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逐渐形成自我价值的观念。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往往不能正确对待,会产生忧虑不安,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就像其它情绪反应一样,人人都曾体验过。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历时很短,时过境迁,很快就会消失。但对陷于停滞的人来说,则会经常地、迅速地陷入抑郁的状态而不能自拔。他们习惯用悲观、消极、绝望的观点看问题,不自觉地具有自卑心理。常常用一个忧郁的假设支配着自己的思想,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例如当看见别人取得某种成功,就会想“人家有本事,我咋能跟人家比”。如果自己遇到挫折,不去从根本上找原因,而是想“我的运气本来就不好”。如果自己无意中有了过失,别人并没有计较,或者早已忘掉了,自己也还会忧心忡忡,但心别人对自己有看法、有成见。他们过分注意别人脸色,以至更加束手无策,不敢行事,或者自暴自弃,不能有所进取。做事时常常灰心大于信心,对失败只认为“早知道结果会是这样”。对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极部分,并牢牢记住。把发生的一切不顺心的事,包括别人所干的事,都归诸自己,即使外出,正巧天气不好,也会自认倒霉。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干什么都没精打采,不愿与人交往,并伴有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看上去疲惫倦怠、表情冷漠、面色灰暗,仿佛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而无力自拔。

  角色的不同使我们体验到多彩的人生,但当生活从多重角色简化为单一角色,情感活动的领域就更加狭窄,因此极易出现生活型停滞。人们感到生活型停滞主要是感觉空间和时间的僵化。

  一旦人们专注于一种角色并应用于生活,就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既想寻找感情寄托,又想与人保持距离,结果根本无法了解与自己截然相反的人。这种情形常见于夫妻关系中。当工作与生活出现极端不平衡,而工作又被看得高于一切时,工作的成败将迅速影响夫妻关系。夫妻关系若己平淡无味,工作又不再令人充实,夫妻一方或双方很可能就会面临生活型停滞。

  我们的生活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含有感情的私人生活和不含感情的工作环境。虽然我们可能两者都参与,但若真正投入精力的只是其中之一,那么我们就会顾此失彼。“如何找到自己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点”,现在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社会话题。

  无可否认,传统的组织会促成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有些是由于个人为了成就事业,愿为工作而牺牲;有些则是由于工作上的需求与压力,无可避免地使家庭和工作的时间分配上发生冲突。这些工作上的需求包括出差、晚餐会议、早餐会报、周末外训,或甚至习惯性的长时间滞留在公司。那些压力则主要因为组织的眼光狭窄,将个人的目标完全排除在外:组织的目标就是一切,而不去衡量组织目标对个人或家庭造成的损失。

  在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中,有种“爱厂(单位)如家”的积极分子,他们沉湎于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以致生活中别无其它选择。这些人最易陷入生活型停滞。因为他们的全部精力、体力和干劲全都投入于一个目标,除此之外,很少有事情能令他们真正欢心。他们需要组织给予的激励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来表现自我价值,因为他们除组织外,别无“安身之所”。 短期来看,这些人是组织的资产,但长期看来,组织将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