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挑起一村孩子的教育 关注乡村教师生存状态(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8 12:11 中国青年报 | |
师资培训:难以实现的梦 叶本翠老师是湖北省谷城县赵湾乡中心学校的女教师,已经教了4年英语的她,到去年才用上录音机,但磁带还得找人借。 她认为,没有钱的直接后果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无法改善。 这所学校共有800多名学生,14个班,而50多位老师大都是本地人,很少有外来的。其中真正从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只有一位。2000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教了10年语文的叶老师改教英语。 学校选择她的理由是:她在高中时的英语成绩不错。 “这种随时抓教师的现象很普遍,”叶老师说,“对于历史、地理、生物、音体美等课程,通常是谁适合带就谁带,没有什么选择的标准。” 带两个年级的英语和一个年级的生物,叶老师的压力很大。而最让她苦恼的是,一年到头基本没有培训机会。 刚做英语老师时,市里有一个半年的培训,但学校没钱,她只好放弃,然后自己找些英语听力磁带和资料,边学边教。她告诉记者,学校实行新课程改革,但一个学科只有一个老师能去参加培训,然后由他们回来传达、交流。 “我很希望能脱产一两年去大学学英语,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叶老师只有苦笑。 而在类似王守奇老师的学校,老师简直就是全能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画画等等课程都要教。王老师很难过:“和城里的老师相比,我们付出更多,却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想想感觉挺对不住孩子的。” 谁解乡村教师之痛? 王守奇老师这两年能够按时拿到工资,他认为这是“很了不起的事”,因为不再拖欠教师工资,在当地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他很少想过去找县财政要钱,“县里也很穷”。逢年过节,政府领导上门看望他,还送点白糖,这已经让王守奇很满足了。 叶本翠老师的丈夫也是学校的老师,1998年的一天,他去离校30公里的村走访流失学生,途中所乘货车坠入30多米深的山谷,他的颈椎骨被摔断,耳朵也挂掉一只。住院期间,县教育局领导来看望他,送来了100元钱和一个饭钵。两个多月后,丈夫出院回到学校继续执教,叶老师问学校:有没有公伤补助?得到的回答是:县教育局不是给了100元吗? 此后6年,尽管丈夫有严重后遗症,每年都需要一笔不小的医疗开支,但叶老师和家人没有再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 这些可敬的乡村教师能够理解政府的难处,但政府对他们又是否尽到了责任? 王守奇老师嘱咐记者一定写上他说的这句话:“国家应该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最基层,放在边远贫困地区,因为这才是中国最痛苦、最需要支持、鼓励和安慰的地区。”(记者/李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