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贫困生如何圆“大学梦” > 正文

贫困生:人生关口 平稳度过(2)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9 14:17  南方日报

  

  

  

  【尴尬】

  需要贷款的贫困生“谢绝”贷款

  今年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为不少贫困生点燃了新的希望。然而,是不是有了“绿色通道”,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记者穿过狭窄的过道,走进广东某重点大学国际经济法二年级小环(化名)昏暗的家里: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用木板间出一个只放了一张床、一个柜子的狭小房间,一桌、一长椅、一台灯、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构成了客厅的全部。即便只能睡在客厅的长椅上,小环也坚持走读,因为住宿费实在太高昂。小环的父亲指着铁枝窗外的车水马龙说:“没想到吧,我每天6点就起床,晚上10点才回来,就靠一辆摩托车供我女儿读大学,一年不算吃的、穿的,光学费和书费都差不多1万,不容易啊。”“那为什么不申请学校的助学贷款,起码也可以减轻一下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一来借了钱,终得要拼命还;二来贷了款,谁知道孩子班上的同学会怎么想。孩子懂事,我怕她在学校吃了苦回来不说,憋在心里憋出病来。所以我不会冒这个险,趁还有点力气辛苦一点,也要保证苦不了孩子。”小环的父亲最后摇了摇头。

  据了解,在广东像小环家这样生活困难而不愿意申请助学贷款的个案并不罕见。不少高校学生处的负责人反映,每年的新生入学,都有部分贫困生及其家长因“面子”问题而隐瞒家庭真实困难,并且不愿填写家庭情况登记表或申请助学贷款、领取助学金。

  或许,有人会谴责这样的学生、家长太爱面子,宁愿“死撑”也不愿意接受社会或一些善长仁翁的资助,认为他们因为爱慕虚荣以求换取和境况比较好的学生表面的平等。“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没有想过这些贫困生申请了助学贷款或接受了某一笔来自同学或民间的资助后,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江雪说。

  她解释,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心理上多半敏感和脆弱,但大部分高校在发放助学金或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却忽视了孩子和家庭的承受能力。有的高校把获批助学贷款的学生名字和金额张贴出来;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并不注意,不经意就“脱口而出”某某家里困难不用交钱;有的热心同学知道某某家里困难时,发起捐款活动……然而伴随着这些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必须承受别人复杂的眼光,再也无法和别的同学平等地、平静地应对学校的日常事务。

  “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出发点当时是好的,但是由于贫困孩子的早熟和敏感,这些话语和活动很有可能反而会引起他们更深的自卑或敌视,认为自己不应该吃‘嗟来之食’。于是,‘贫困生’的身份一旦公开或接受了他们心中的‘嗟来之食’后,贫困学生的心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只是掩藏在内心的自卑,此时可能就会诱发成表象的厌学、厌世,更有甚者变得更孤僻,完全把自己封锁起来。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和家庭的脆弱或虚荣,更应该探讨一下我们付出爱的方式。”李江雪说。

  据介绍,有些国家是由一个独立于学校的专门部门负责贫困生的助学工作,学生之间与家长之间对谁是贫困生并不了解,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从表面看只是工作方式的不同,但其对贫困生的成长及学生正常心理形成相当重要。

  【办法】

  勤工俭学扶助贫困生攻坚象牙塔

  交不起学费,申请助学贷款;买不起书,晚上同学不用的时候借来读;耗不起路费,别人一家团聚的寒暑假,只能留在学校打工;不敢和同学广交朋友,既怕聚会的时候掏不出“AA”的摊分,更怕别人“善解人意”地不用自己加入……这是中大二年级学生晓芬(化名)生活的一个剪影,也折射着每一个贫困生大同小异的经历,使我们不得不正视——

  由于囊中羞涩,大部分的贫困生即使在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的大学殿堂里也无法静下心来。他们要么奔波于数份兼职之间,要么疲于遮掩经济和思想的拮据。华师大学生处李老师告诉记者,有近30%的贫困生有科目需要重修。

  贫困生问题迫在眉睫,有识之士疾呼:“贫困生也有成为优秀生的权利,贫困生的生活必须受到保障!”各种各样的“绿色通道”已经搭建: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关注了;银行开始为特困生特设无担保贷款了;社会的善长仁翁开始解囊了;学校的勤工俭学开展得如火如荼……

  据了解,学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勤工俭学和困难补助两个方面。在中大,2002—2003年度该校为487人办理了189万多元的减免学费以及为171人发放了5万多元的一次性困难补助。去年学校为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勤工俭学的固定岗位约1500个(每月400元/人),临时岗位4万多人次(6元/小时),发放勤工俭学费用600余万元。该校珠海校区建立“雁行社”,从2002年成立至今已安排了500多个固定的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并提供了上千个家教和校外兼职机会。

  “过去,贫困大学生在校内从事勤工俭学,大多局限于拔草、扫地等简单的体力劳动,这对于拥有专业学识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广外学生处处长林绍雄说,“因此,我们一直在考虑,让大学生的勤工俭学向知识型、创业型转变,让学生即能得到锻炼,又可以获得经济收入,更不会有抬不起头的感觉。”为此,广外勤工助学中心办起了云山书屋、云山咖啡屋、校园精品屋、文化室、云山网球俱乐部、勤工助学报亭6个实体(社会实践基地),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这种方式,不仅贫困生乐于接受,其他学生也踊跃报名。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