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游吟(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2 14:32 新浪教育 | |
离开中国前,我和朋友看完了一部电影《夏洛蒂.格雷》,夏洛蒂就是快步踏上这样的大巴,离开自己的男友。摇晃的公车晃动她站立未稳的脚步,围巾荡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叮当一声,车已开出,露出一段黎明时分蓝色的天。 在这个时常阴冷的城市,红色宛若新鲜的辣椒,可以给人驱寒。 二.野牛渡口 非洲草原的雨季来临,成千上万的野牛在泅水渡河。当我略通英语以后,我一直渴望牛津(Oxford)也是这样的野蛮,饱含力量。然而在牛津,我看到的是熙熙攘攘的人,还有众多古老的教堂。历史上一条浅浅的河,流过 从伦敦到牛津,大概是1个小时火车的路程。紧挨着牛津火车站是在国内日益著名的牛津大学商学院,在这座状若电脑纸箱的建筑前,几个英国少年在练滑板,路上碰到的一位伯明翰大学的中国学生,不无轻蔑地说,“看,英国毕竟不如美国,这滑板水平在美国是菜鸟级的。”我也是一只大学城中的菜鸟,走在路上,看到这么多的华人老乡,秋天下午的脸上带着一样温度的表情,细细在心里数过,这里已经是中国人的新天地。 一个人在麦当劳给远在香港的朋友写一张明信片,照片上是穿着黑色校服猛踩自行车的学生,于是在下面加上一句中文:“我也愿意和他一样飞奔向前。”飞奔的速度只在头脑里,走在外面的Abringdon路上,身边的一切都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慢自己的脚步。 这是牛津的主路,这里真是传说中的大学城,每个人感觉都带着学生的气息。在路的起点,一对大约15岁左右的白人少年,在疯狂地表演自己的鼓乐,手掌频繁地击打着白蜡色的鼓面,传出的声音却铿锵有力,节奏分明。这让我又想起了非洲的鼓乐,他们的面前散放着自己制作的CD,观众却更加愿意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英镑,放入他们面前的帽子。 一条路慢慢走来,魔术,小提琴,自由合唱吸引了不同的人群。在英国,常常听到英国人的合唱,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声音,在醉酒的夜路上,在沸腾的酒吧里,在橄榄球对决的时刻,他们的合唱常常是训练有素的,协调一致,而且不由自主,这让我至今有些好奇,他们何以如此地有所准备。在《卡萨布兰卡》中,身处非洲沙漠的酒吧,法国人高唱《马赛曲》对抗德国秘密警察的挑衅,也许是欧洲的传统? 天色渐暗,我找到了一辆环游全镇的巴士,坐在没有车篷的二层,暮色下的牛津越发地显得严肃。我在车上依然回忆着上午听到的鼓声,心里计算着回去的路程。 在火车上,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一副中世纪的画面:身穿铠甲的骑士,在伦敦通往牛津的路上飞奔,沿途高呼“我带来了国王陛下的命令!”这是个充满力量的民族,即使在学术的,严肃的野牛渡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