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考试分析 > 正文

第三节 判断推理的规律和例题解析(三)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2 18:4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定义判断的规律和例题解析

  例1 谋杀:是指当一个人不但企图造成另一个人的死亡,而且也造成了这个人的实际上的死亡,或者是由于一个人的行为,明明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可能造成另外一个人被杀死的危险事情,仍然不顾别人的生命而造成他人的死亡。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谋杀?

  A于某与其妻子发生争吵,打了她一巴掌,为的是不让她再哭,不巧将她打倒,在她倒下时,头碰在地板上,后来由于头部受伤而死亡

  B一位老人得了一种绝症,不能忍受痛苦,请求护士给他服用致死剂量的安眠药,这个护士非常同情老人,就给了他,结果老人死亡

  C曾某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在公路上驾车行驶,没留神,他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撞上另外一辆汽车并引起爆炸,结果同车赵某死亡

  D汤某,动物园管理员,正在动物园打扫老虎的笼子,打扫完后,他忘了锁门就离去,结果虎从笼子里跑出来,咬死了一个游客

  解析:本题型的定义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公共关系学、管理、科学、法律、教育、文史、心理学等,它要求应试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否则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假设所给出的概念或定义都是准确无误的。应试者应从定义出发,仔细阅读文中所给的各种实例,看其与定义的规定是否相符合。仔细界定哪个选项符合定义,哪些不符合定义,这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千万不能凭主观想像去判断,因为此类题中的四个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

  要解析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必须将定义中那些区分事情界限的关键词找出来,根据定义“……明明知道自己正做着一件可能造成另外的人被杀死的危险事情,仍然不顾别人的生命而造成他人的死亡。”作为护士是知道安眠药用多大的剂量就会致人于死地的,把那么大剂量的安眠药给老人,对事情的后果是非常清楚的,尽管这位护士是在老人的苦苦请求下实施行为,从表面看还是出于对病人的同情,但按照上述定义她的行为就是谋杀,因为我国还没有制定安乐死法。B是谋杀,A、C、D则不是谋杀。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例2 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词是一种符号,它标志着一定的事物。

  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构成短语和句子,从而为人类提供了最重要、最有效的交际工具。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不属于语言的范畴?

  A交通警察指挥时的手势

  B开座谈会时某人未到场所提交的书面发言

  C狗见到陌生人时发出的叫声

  D哑剧演员表演时的动作、表情

  解析:严格依据定义进行衡量,语言不仅包括声音,还包括书写符号、手势等。所以A、B、D都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动物的叫声则不属于语言,因此,C符合条件。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例3 共有财产: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人或单位)对同一项财产都享有所有权,这项财产称为共有财产。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一项财产不属于共有财产?

  A“太阳发屋”和“丁香餐馆”都是由小张夫妻两人开办的

  B某大公司租用的250平方米的办公室是由刘家二兄弟出资兴建的

  C小雅与小欣俩女青年共同投资开办了“青春服装店”

  D郭家兄妹二人,均已结婚成家。哥哥创办了大顺汽车公司,妹妹开办了小丫彩扩公司

  解析:根据共有财产的含义,A、B、C三项皆属共有财产,所以应排除。惟有D项符合条件,因为郭家兄妹二人,各有各的家庭,又各自开办了自己的产业。这样,各自开办的产业就不属于共有财产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例4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思想和技能的正确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人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属于教育?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传授偷官不偷民的思想

  C人类潜在的语言能力

  D跟当地人学方言

  解析:做这类题不能想当然,要严格依据所给出的定义内容。A中近朱者赤是社会教育,是广义的教育;近墨者黑因为是消极的影响,所以不是教育。B也是消极行为,所以也不是教育,A、B应排除。C是先天行为,不是后来习得的,也不是教育,应排除。D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技能,按照教育给出的定义,属于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5 漏税: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税款滞纳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属于漏税行为的是:

  A杜某开了一家书店,税务部门规定对他的税款实行查账征收。当顾客不要求开发票时,他就不开发票;当有大笔交易并且客户要求开发票时,他就将发票客户联撕下来,客户联与存根联分别填写,客户联上按实际数字填写,而存根联上则填写较小的数字

  B某著名歌星在某城市举行了一场个人演唱会,票房收入高达40万元,根据演出协议,这位歌星拿到了票房收入的25%约10万元。第二天,该歌星又开赴另一城市演出去了

  C张大伯是一家小商店的店主,主要经营日用百货,税务管理部门核定他每月缴税款500元,他每个月都准时到税务局主动缴纳税款。但上个月由于家中出了事情,几乎没有营业,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盈利,因此他就没有到税务局去交纳税款

  D黄某是个屠夫,他干这一行已经好多年了,最近猪肉紧缺,价格上涨很快,且物价局对猪肉做了最高限价。由于购买生猪的价格又很高,他们的利润很低。为此,黄某对税务征管员说,如果政府不取消限价,他们就不缴纳税款

  解析:漏税这一定义十分简单,要做这道题,其实只要注意一点——“并非故意”——就够了。在本题所举的四个事例中,都涉及没有缴纳或拒绝缴纳税款的问题。第一个事例,杜某显然是故意的,他不是在漏税,而是在逃税;第三个事例,张大伯因为没有营业而不缴税款,他并不是不知道该缴税款,所以也是故意的;第四个事例,黄某与第三个事例中的事情有点相似,但他不仅不是漏税,更像是抗税了。只有在第二个例子中,该著名歌星也许是不知道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也许认为这笔税款该由举办方支付,他没有缴税并非是故意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例6 代理:指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的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种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不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A张某与王某本是邻居,后因发生民事纠纷而对簿公堂。考虑到自己对法律常识不太了解,王某请了一位律师全权代表自己出庭打这场官司。王某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

  B六年级的小学生小明受到社会无业人员的影响和教唆,整天寻衅滋事,偷鸡摸狗,不务正业。一次他在偷东西时被人发现,物主下手过重,打得小明双腿骨折。其父母很生气,立即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给予赔偿

  C某社会混混在武汉以为一国内某名牌大学分校招生为名,骗取了大量学费,然后他卷起皮包逃跑了

  D张某是一正在服刑人员,其家中除了妻子之外没有别的亲属。祸不单行的是,其妻子由于受到同村流氓的侮辱而上吊自杀。张某非常气愤,要向法院提出诉讼。由于其正在服刑,家中又无其他人可以代诉,于是地方法院指定了一名律师代他打这场官司

  解析:先分析代理的定义,代理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委托代理;一种是法定代理;还有一种称为指定代理。代理行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实施,其后果由被代理人来承担。

  题中的第一个事例,王某请了一位律师,并授权他代自己打官司,这属于委托代理;第二个事例当中,小明是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在该事例中,小明的权益受到损害,其父母自然就成为其法定的代理人,替他讨回公道。再看第四个事例,由于张某正在服刑,无人可以代他诉讼,因此法院为他指定了代理人,这属于指定代理。

  而第三个事例中,无业人员与该名牌大学之间并无任何代理关系,这就纯粹属于一种诈骗行为。题目要求的是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不符合代理定义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例7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三,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据此定义,下列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是:

  A某人对社会不满,一次进入超市,趁人不备,在装大米的货柜里放了砒霜,恰巧被旁边过路人看见,此人并未吭声

  B乙公司是甲公司最大的客户,甲公司为了与乙公司续签合同,甲公司的两位正副老总商议从公司账上取走30万,私下送给乙公司项目负责人

  C两个初中学生,一个13岁,一个14岁,经常在路上抢劫老年人

  D某人一天夜里潜进一家首饰店,盗走价值数十万元的首饰。为了安全起见,他把首饰托放在姐姐家,其姐并不知情

  解析:定义判断有许多都是法律概念,因此,对应试者定义判断的考查实际上也检验了应试者对法律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

  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要掌握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定义中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要件,只需对比某种行为是否都具备以上三个要件。在事件A中,二人事先并不认识,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也无共同行为。事件C中,虽然二人都有犯罪行为,也是共同故意,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事件D中二人虽有姐弟关系,但犯罪属一人实施,其姐并不知情。因此,只有B符合三个要件。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例8 诚实:是指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

  根据定义选出最为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

  A伽利略捍卫、宣传“日心说”

  B某人为评副教授,把只有初级程度的英语水平填成“熟练阅读”

  C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D用金钱把自己包装成高尚的人

  解析:伽利略的事迹是诚实,他坚持真理;而B、C、D各项的行为都是言行不一致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例9 国家定价:指由县级(含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物价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权限指定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

  据此定义,下列属于国家定价情况的是:

  A某市的公交车价格与其他城市相比一直偏低,公交系统处于低盈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为了调动公交部门职工的积极性,市政府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把公交车票从统一票价的05元上调到1元

  B某市风传口蹄疫流行,老百姓不敢吃猪肉,纷纷抢购牛肉,导致牛肉价格飞涨。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市场价格部门对牛肉的价格做出了最高限价规定

  C某国有商店一贯坚持薄利多销的经营宗旨,商店领导下令,凡店内出售的商品价格均不得超过进价的130%

  D一家国有家具制造企业,一套卧房家具的出厂价是1 500元。后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了15%,该企业也随之把价格上调15%

  解析:这道题掌握定义的关键是搞清楚行为主体是各级政府的有权制定价格的部门。选项C与D中虽然都是国有企业,但定价的主体是企业本身,而不是政府,所以应排除。选项B强调的虽是物价部门做出的行为,但只是规定了限价,而不是具体的价格,所以,也应排除。只有A选项符合定义的要求。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例10 公务员录用中的平等原则:指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参加录用考试法律地位的平等,公民在平等的条件下参加竞争和被择优录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平等竞争?

  A某市为提高公务员素质,在招考公务员时规定持自考生本科文凭者不得报名

  B某县为减少“拖累”,在招考公务员时内部掌握,不招女性

  C某省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规定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少数民族的应试者

  D某区为扩大应试者来源,把被辞退刚2年的一位报考者也列到准考者的名单之上

  解析:根据报考公务员平等原则的含义,A、B两项是文凭或性别歧视性的规定,属于不平等范围,所以应排除。D也应排除,因为公务员有关文件规定,公务员辞退后5年方可重新报考,且一般要从严掌握。只有C符合本文定义,优先录用少数民族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内容,不属于不平等的范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四、事件排序的规律和例题解析

  例1

  (1)出征雅典 (2)入选国家队 (3)夺得世界冠军 (4)从小刻苦训练 (5)为国争光

  A5—4—2—3—1 B4—5—3—1—2

  C4—2—1—3—5 D3—2—1—5—4

  解析:综合起来看五个给出的事件,可见都与运动员的成长及获得成功有关。由于从小就刻苦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入选国家队的条件之一。到了国家队成为优秀运动员之后,才有可能被挑选出来参加雅典奥运会。在奥运赛场上超常发挥,展现了实力,战胜了所有竞争对手,获得了世界冠军,为国家争了光。

  所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排序,正确答案应是:从小刻苦训练(4)——入选国家队(2)——出征雅典(1)——夺得世界冠军(3)——为国争光(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例2

  (1)在家待业 (2)优化组合 (3)机器更新 (4)重新就业(5)接受培训

  A3—2—4—5—1B3—2—1—5—4

  C1—2—3—5—4D4—5—2—3—1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着待业与重新就业这一对矛盾的事件。为什么会在家待业呢?从题目中给出的原因只能是因为优化组合时被淘汰了。为何要优化组合呢?显然是机器更新了,需要更高素质的职工在岗位上。后来为何又重新就业了呢?显然是接受了培训,学习了新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的结果。

  所以,本题最为合理的排序应该是:机器更新(3)——优化组合(2)——在家待业(1)——接受培训(5)——重新就业(4)。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例3

  (1)汽车出故障 (2)夜里下大雪 (3)迟到 (4)上班出门(5)修理汽车

  A2—4—1—5—3B4—1—2—5—3

  C1—2—5—4—3D1—2—4—5—3

  解析:从题目给出的五个事件来看,要说明迟到这一事件。为何会迟到?因为修理汽车耽误了时间。为何要修车?显然是因为汽车出了故障。为什么汽车出了故障呢?可能的原因是夜里下了大雪,冻坏了部件,需要修理。

  所以,将五个事件连接起来,本题最合理的顺序就是:夜里下大雪(2)——上班出门(4)——汽车出故障(1)——修理汽车(5)——迟到(3)。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例4

  (1)勇于创新 (2)受到表彰 (3)参加工作 (4)中专毕业(5)成为劳模

  A4—3—2—1—5B3—2—1—4—5

  C3—5—1—4—2D4—3—1—5—2

  解析:从本题给出的五个事件来看,是要说明受表彰这一事件。但本题较难,因为五个事件分成了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组。一是中专毕业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二是参加工作后由于勇于创新,成绩突出,被评为劳动模范,受到表彰。

  所以,这两个事件组串联起来的排序应该是:中专毕业(4)——参加工作(3)——勇于创新(1)——成为劳模(5)——受到表彰(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例5

  (1)去钓鱼 (2)发现很多蚯蚓 (3)向朋友借渔具 (4)挖坑栽树苗 (5)改变计划

  A3—2—1—5—4B1—4—2—5—3

  C4—2—5—3—1D4—3—1—2—5

  解析:这道题比较难,因为五个事件中提到了两件事,一个是钓鱼,一个是栽树苗。这两件事中间用了一个改变计划来转折,但究竟谁该在前呢?若先去钓鱼,那怎么会改变主意去栽树苗呢?这个转变似乎不太可能;若先去栽树苗,那又是什么原因引起他改变主意的呢?

  栽树苗要先挖坑,挖坑就会发现蚯蚓,发现蚯蚓后就会想到去钓鱼。主意的改变是因为发现蚯蚓而引起的。

  所以,本题的五个事件最合理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挖坑栽树苗(4)——发现很多蚯蚓(2)——改变计划(5)——向朋友借渔具(3)——去钓鱼(1)。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例6

  (1) 县长引咎辞职 (2)发生踩死人事件 (3)举办观灯晚会 (4)虹桥上面拥堵 (5)总结教训

  (2) A4—3—2—5—1B1—2—3—5—4

  (3) C3—4—2—5—1D2—3—5—4—1

  (4) 解析:综合五件事来看,都与踩死人事情有关。某县举办了观灯晚会,这是事件发生的前提。因为举办方疏于管理,才使灯会现场虹桥上出现了人群拥堵的现象。又由于疏导不利,以致发生了踩死人的恶性事件。这样,举办方就应认真总结教训。为了追查事故责任,除处分直接责任人外,县长也要承担间接的责任,于是便引咎辞职了。

  所以,本题五个事件的正确排序是:举办观灯晚会(3)——虹桥上面拥堵(4)——发生踩死人事件(2)——总结教训(5)——县长引咎辞职(1)。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例7

  (1)着凉 (2)大汗淋漓 (3)感冒发烧 (4)踢足球 (5)到医院治疗

  A2—1—4—3—5B4—2—1—3—5

  C5—3—4—2—1D2—1—3—5—4

  解析:本题涉及五个事件,主要表明两件事情,一是踢球,二是感冒发烧,两者之间有着前后的逻辑关系。因踢足球出汗受凉,从而引起感冒发烧,结果是要到医院治疗。

  所以,其正确排序是:踢足球(4)——大汗淋漓(2)——着凉(1)——感冒发烧(3)——到医院治疗(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例8

  (1)支付违约金 (2)提起诉讼 (3)法庭判决 (4)签订合同 (5)单方违约

  A4—5—3—1—2B5—3—2—1—4

  C4—5—2—3—1D4—2—3—1—5

  解析:本题目是简单的法律知识排序,涉及五件事情,主要事件是由合同违约而引起法庭的判决。其内在逻辑顺序应该是双方签订合同,由于一方违约,而被另一方提起诉讼,经由法庭判决,要求支付违约金。

  所以,本题正确排序是:签订合同(4)——单方违约(5)——提起诉讼(2)——法庭判决(3)——支付违约金(1)。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例9

  (1)参加高考 (2)刻苦读书 (3)通知录取 (4)填报志愿(5)成为一名大学生

  A2—1—4—3—5B2—5—1—3—4

  C3—4—5—1—2D3—5—4—2—1

  解析:这道题涉及高考流程,相信应试者对此都十分熟悉。成为一名大学生的首要条件先是努力学习,所以首先要刻苦读书,可以排除C、D两个选择项。其次要参加高考,这也是前提条件,不然就没有可能成为一名大学生,这样就可以排除B选项了。当然,知道高考成绩优秀之后接着就是填志愿了。过一段时间,就会接到被某高校录取的通知书,这就意味着你成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了。

  所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正确答案应是:刻苦读书(2)——参加高考(1)——填报志愿(4)——通知录取(3)——成为一名大学生(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例10

  (1)给居民生活造成损害 (2)工厂开工 (3)环保局出面干涉(4)严重污染水源 (5)工厂被勒令停工

  A2—1—4—3—5B2—4—1—3—5

  C1—4—2—3—5D1—3—2—4—5

  解析:本题的5个事件,涉及两件主要事情,一是工厂开工,二是居民生活受到损害。这两件主要事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整个事件的起因是工厂开工,开工后因治污设备不到位,其结果是严重污染水源,从而给居民生活造成损害。居民反应强烈,告到环保局,才引起环保局的出面干涉,最终是迫使工厂停工。

  所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排序,正确答案应是:工厂开工(2)——严重污染水源(4)——给居民生活造成损害(1)——环保局出面干涉(3)——工厂被勒令停工(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 分类信息 投资赚钱的秘密武器!糖尿病你往哪里逃! 权威医院治愈高血压!
·高血压人要“解放”! ·治疗皮肤癣最新成果 ·治股骨头坏死新突破 ·如果你有胃肠道疾病?
·今年哪些项目最赚钱? ·几千元创业的好项目 ·好生意,一月收回投资! ·疤痕疙瘩、痤疮一扫光
·香港女鞋女包火爆招商 ·小项目玩赚大市场 ·幼教新模式火爆全球 ·权威治皮肤顽疾白斑症
·男人酷女人爱赚男人钱 ·投资几千元快活做老板 ·攻克皮肤癣,靓丽肌肤 ·280-1680元治愈糖尿病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