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4 21:59 恩波教育 |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考试大纲: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要点讲解: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经济全球化含义是“跨国商品及服务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随着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展,各国各地区生产上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很多产品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产品,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是“国际综合产品”例如,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 第二,贸易全球化。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各国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并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 第三,金融全球化。各国金融全球化。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迅速扩展的跨国银行,遍布全球的电脑网络,使全世界巨额资本和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第四,投资全球化。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扩大。资本流向从单向发展为双向,过去只有发达国家输出资本,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对外输出资本,包括向发达国家输出; 第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区域经济组织遍及全世界,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许多区域集团内部,都实现了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使得区域内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组合,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引起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 (1)、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2)、跨国公司的发展。它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3)、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的选择。各国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主要现象。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两极冷战格局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近些年步伐加快,主要有以下原因: (1)、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各国越来越关注经济贸易、经济安全、经济竞争,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特别是交通、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生产、贸易、投资、金融、销售、消费越来越超越国家界限; (3)、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和完善,在协调各国经济、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各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政府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主动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完善国内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2、 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作用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它的特点表现为: (1)、在国外设立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的业务活动在整个公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以“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 (3)、在组织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4)、跨国公司的剥削程度大大高于非跨国公司,原因在于技术先进,资本雄厚。 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的企业,它以一国的总公司为基地,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当今,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为: 第一,它凭借其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条件,绕过贸易壁垒,使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导致国际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协作的加强,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第三,推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第四,扩大了国际贸易。第五,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对相关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操纵国际市场价格造成市场垄断,加剧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扭曲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们在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成为国际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迫于竞争的需要,一些原来是竞争对手的跨国公司正在以各种形式加强联合与合作,以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例如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和法国的雷诺汽车公司互相持有对方股权,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 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通过信息化而实现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南北差距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演进。 4、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经济全球化两重性(双刃剑)表现:机遇和挑战并存,应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加快发展,双方经济技术差距较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应坚持的对策是,坚定融入潮流,改革开放发展壮大,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为: (一)、加速了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一轮的调整,为各国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和与稳定。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有利于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推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的规则总体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制定的,一些重要的世界经济组织也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经济全球化还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内在矛盾和消极方面,以及它的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的影响也全球化了,局部地区的危机易引起全球经济的动荡和危机。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还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帮助和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为借口,试图把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些,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二)、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各国由于条件不同,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因而所得的利益份额也不同。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其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经济上、政治上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利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们,极力推行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因而导致了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围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及其他后果。(易考分析题) 经济全球化理应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坚决反对那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做法。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要使经济全球化趋势朝着这一方向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争取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依靠整体的力量反对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消除南北关系中的不平等,为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5、 经济全球化要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平等的经济关系,建立一种主权平等互相依赖、利益共享的新型经济关系。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过程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正效应:(1)可以增加中国在对外贸易双边及多边谈判中的主动权,减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配额的限制,使我国能够充分享受参与国际分工的好处;(2)有助于促进我国各级政府更新观念,校正自身行为,规范市场游戏规则,提高行政水平和质量,有效推进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3)就长期而言,可以重塑我国企业竞争力意识,促进我国企业在知识创新和应用体系中主导作用的提高;(4)有利于服务贸易领域迅速改变经营面貌,活跃我国中介服务市场。 经济全球化过程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1)可能会改变我国贸易顺差的格局,降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2)在短期内可能造成相当数量企业的倒闭,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自由化,给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2、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世界一体化条件下,一个国家、民族能否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要的一点,就看其能否实行有效的开放。开放程度的不同决定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近代以来,东西方国家发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有: (1)、开展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通过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可以获得比较利益,节约社会劳动,创造外汇。 (2)、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引进外资可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对外投资可以打破贸易壁垒保护,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弥补国内部分资源和物资的不足,保证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3)、引进技术和输出技术。引进技术可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本国科研水平,增强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输出技术可以换得外汇,并带动技术出口方面的服务。 (4)、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可以通过人员交流学习先进技术,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开展国际旅游业。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创汇多的特点。有“无烟工业”之称。并可以带动诸如交通、商业等多产业的发展,并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 3、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③新科技革命使整个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④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对外开放的客观性表现 ①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外开放的作用和意义:①进行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对外开放;②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效益要求对外开放;③改变二元经济结构要求扩大对外开放;④实行对外开放,也是我国生产力长期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5、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而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哲学上的理论依据: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要认识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学习、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注意防止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 6、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认真行使权利,履行承诺义务。稳定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坚持以质取胜,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培育和支持国内优势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进口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专门人才,支持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努力改 善投资环境,规范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采取合资、独资、联营等形式开展跨国经营,带动国内商品特别是资本货物出口。积极推进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扶持本国的基础产业和幼稚产业。 “走出去”战略提出于2000年,其直接含义是我国企业到境外去投资办产厂。但从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角度看,其内涵包括:(1)、发展对外投资,逐步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2)、扩大外贸出口,改善外贸结构。以投资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改变以往主要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3)、转移我国明显过剩的生产能力,缓解国内市场上“窝里斗”造成的资源浪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4)、到境外利用外资,中国企业通过与东道国的资金合作,在当地利用直接、间接和政策性融资。(5)、利用外国资源。通过参与全球资源分配,获取或直接利用当地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按照一般的理解,社会制度的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超越的,但其所经历生产力发展阶段则是绝对不能超越的。但在谈及经济技术发展战略时,又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并非刻板而一成不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某种跨越是完全可能的。这两种看法自然带来一种理论上的困惑;生产力发展阶段既是不能超越的,但又可以实现某种超越,那么,该如何理解呢?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看待生产力,即在讲到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可超越性和可超越性时,我们究竟指的是何种范围、何种意义的生产力。如果就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来讲,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确实是不可超越的。人类不要说从石器时代无法跳到自动化时代,就是从蒸汽时代跳到自动化时代也绝不可能。但是,如果就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来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超越个别生产力发展阶段则是完全可能的。 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开放和一体化现象的出现,落后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向先进国家学习,直接吸取新的发明创造,从而绕过“重新开始”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个别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跨越是完全可能的。 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 在过去长时期内,我们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往往只看到或更多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同他对立和斗争的一面,而很少看到社会主义同他还有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将长期存在,共同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本章常见错误点拨: 因为经济全球化存在一些弊端而否定全球化是错误的看法,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能消极躲避,而必须积极融入其中,采取有利措施,更好地借助经济全球化发展本国的经济。 本章命题预测: 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容易出现分析题和辨析题,属于识记性知识,复习时掌握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