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背诵精华 > 正文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7 16:4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一)

  (一)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重要考点、常考点)

  1.资本的定义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在资本流通中,货币运动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从而转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W—G—W(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即在商品流通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3.资本总公式

  货币G—W—G′(其中G′=G+ΔG,ΔG代表原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即资本家用货币买进商品,再把商品卖出去,重新取得(增殖了的)货币。这一公式与简单商品流通公式在买卖顺序、起点终点和流通媒介方面都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在资本流通的终点,除了收回起点预付的货币外,还多收了一个增加额,它就是剩余价值。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G—W—G′代表资本流通的一般特征,反映了资本在运动中增殖的本质,马克思把它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4.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不同,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看出来。商品流通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资本流通公式为:货币——商品——增值的货币。这两个公式有本质的区别:(1)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二者流通形式不同。(2)商品流通公式表明为买而卖,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资本增殖,它的运动没有限度。(3)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只作为购买手段,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因此货币不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资本的存在形式。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身中的脑力和体力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就是劳动,它是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之源泉。

  2.劳动力的价值(重要考点)

  (1)劳动力价值的决定: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还原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由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的不同,以及历史传统、道德等因素的差异,使得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在范围、数量和质量上都不相同。

  (四)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任何社会的生产一样,首先是劳动过程。其特点是,劳动过程在资本家支配下进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增殖过程:由于劳动的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新价值,即剩余价值。价值生产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五)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只转移自己的价值,不发生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即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劳动力在生产中被使用,不仅创造出劳动力价值的等价,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区分的意义: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同时也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六)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它们属于不变资本,在生产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们是生产商品使用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在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它们是劳动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七)剩余价值率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价值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三部分构成。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公式为:m′=m/v,它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八)资本主义的工资(重要考点)

  1.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体内的劳动能力。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或实现,它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

  2.劳动不能成为商品

  第一,资本家购买到的只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当资本家雇佣工人时,劳动尚未存在;第二,劳动若是商品,应该有价值,那样价值就是劳动创造的,但劳动不能衡量自身的价值;第三,如果把劳动当做商品则会否定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

  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一旦采取了工资的形式,就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劳动力不可见,而劳动是可见的,工人在劳动之后才得到工资,工资与工人的劳动表现直接相关,这就造成了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这一假象抹杀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别,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实质。

  (九)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劳动力再生产条件的改变,当今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工作日缩短,劳动条件有所改善,采用新的劳动组织与管理方法等,这些表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日益提高。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它们是资本家用来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通常结合使用。两者本质上都是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剥削程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生产技术的革新为基础。因此两者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在资本主义早期,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而现代资本主义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

  (十)超额剩余价值(常考点)

  1.定义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其社会价值的差额。

  2.产生及来源

  产生于个别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因为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则使资本家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十一)资本的积累

  1.资本积累的含义

  资本积累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积累的量根本上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值,实际中取决于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资本积累不仅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在再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增加物质条件的投入,还是采用新技术,无论是人类的物质条件的改善,还是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如果没有相应的积累,都是绝对做不到的。

  2.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来源是剩余价值,其实质是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规模,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它不仅是剥削工人的产物,而且又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资本家之间相互竞争的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十二)资本的有机构成(常考点)

  1.技术构成

  从物质形态上看,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2.价值构成

  从价值形态上看,不变资本的价值与可变资本的价值之比值称为价值构成。

  3.有机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主要是由于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会不断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使同量可变资本可以推动更多的不变资本,从而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十三)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常考点)

  1.资本积聚

  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2.资本集中

  即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的大资本。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许多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的迅速增大。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

  3.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资本积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只改变社会总资本在资本之间的分配比例;资本积聚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增长较缓慢;资本集中不受其限制,可以迅速集中大量资本。

  (2)联系: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力增强,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便于获取更多剩余价值,加快资本积聚。

  (十四)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常考点)

  1.成本价格

  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即成本价格(c+v)。它小于商品的价值(W′=c+v+m),两者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企业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资本家赚钱和赔本的界限,又是资本家竞争的基础。

  2.利润

  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仅是他所耗费的资本的产物,而且是他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3.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换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本质是同一个东西,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利润歪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掩盖了剥削实质。

  4.利润率的含义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利润率p′=m/C。

  5.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换形式。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它歪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6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资本主义企业追求的目标,是以最少量的资本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利润的多少取决于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

  (2)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3)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4)不变资本的节省。不变资本越是节省,利润率就越高。

  (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十五)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常考点)

  1.平均利润率的含义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从公式可以看出,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实现过程

  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而影响供求关系和价格,导致利润平均化趋势,形成平均利润率。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部门之间存在着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竞争,竞争的方式和手段是资本转移。平均利润就是在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形成的。

  3.平均利润

  各部门资本家根据自己预付资本的多少,按照平均利润率得到的相应的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意味着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和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使利润完全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好像与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多少无关,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 分类信息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今年哪些项目最赚钱? 05年投资热点最新商机
·高血压人要“解放”! ·科学战胜痛风顽疾! ·开麦当劳式美式快餐店 ·中国企业 全球生存
·三联疗法治疗皮肤癣! ·火爆时尚充气千斤顶 ·迎春节快开花坊专卖店 ·最新的医药健康资讯
·非淋菌尿道炎前列腺炎 ·粥全粥道,发财之道! ·哇!电池出租年利百万 ·高血压——全新突破!
·根治胃肠病、失眠抑郁! ·投资壹万年利十五万!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基因透析法"治疗肝病!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