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背诵精华 > 正文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2)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7 16:4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二)

  (十六)生产价格(常考点)

  1.生产价格的含义

  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不能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出售,这样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2)
与价值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在平均利润形成后的一种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只与预付资本和耗费资本有关,而价值则与工人的活劳动直接联系,两者在量上常常不一致。

  3.生产价格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时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转变为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否定价值规律的根本理由是:生产价格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这是因为:第一,个别部门平均利润可能和剩余价值不一致,但社会平均利润总量与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相等;第二,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第三,从各部门的商品来看,决定生产价格的基础仍然是价值,它的生产价格会随着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4.超额利润

  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超额利润的形成,是由于同一部门中各个企业的利润率因为生产条件的不同所存在的差别,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超额利润。

  (十七)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及其职能

  (1)含义: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式。它是处于流通领域中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2)职能: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剩余价值,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2.商业利润

  (1)含义: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是商业资本家以购销差价的方式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得到的。和产业资本一样,商业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

  (2)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实质。

  商业利润的源泉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方法是商业差价,即产业资本家用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出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卖价和进价之间的差额就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形成商业利润。这是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商业利润要靠商业雇员的劳动来实现。商业雇员的某些劳动,如包装、保管、运输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生产在流通中的继续;商品买卖、簿记等劳动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利润反映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以及商业资本家剥削产业工人和商业雇员的关系。

  (3)商业形式有四类,即:

  批发商业:按照批发价格经营大宗商品买卖的商业形式。是生产厂商之间或厂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中间商业。

  期货市场:专门进行期货交易的场所。期货交易买卖的是期货合约本身,实质是买卖双方以价格变动的预测为赌注的投机交易。

  零售商业:把商品卖给消费者的商业。通过它,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消费信贷:由银行、商店等机构向消费者提供赊销服务、消费支出贷款等形成的信贷方式或商品销售方式。

  对外贸易: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十八)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

  含义: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的来源: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大量的闲置货币资本,包括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用于积累尚未投资的剩余价值等。借贷资本是在职能资本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又为职能资本服务的资本。

  借贷资本的特点:第一,它是一种以商品的面貌出现的资本,即资本商品;第二,它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对立,借贷资本使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第三,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公式为G—G′,这一运动形式,造成一种货币可以生出更多货币的假象。

  2.利息和利息率(常考点)

  利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资本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所有者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利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分成了利息和企业利润两部分,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利息率(利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一般情况下,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但必须大于零。

  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习惯或法律传统。

  (十九)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银行业务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的金融企业,其主要职能是充当货币借贷和支付的中介。

  2.银行资本的构成

  一是银行资本家投资的自有资本;二是吸收存款得来的借入银行的资本,它是银行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3.银行利润

  贷款利息同银行的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即银行利润。银行利润同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即银行利润率。银行资本家要得到按自有资本计算的平均利润。银行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十)股份资本和股息(常考点)

  1.股份资本和股份公司

  股份资本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集中许多个单个资本联合经营的资本集团。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合资经营的企业。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方式,它借助竞争和信用两大杠杆,把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实现的是资本集中,不是资本积聚。

  2.股票和股息

  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和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无权退股,只能在股票市场上出卖股票。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面额,从企业获得的收入,是从企业盈利中分得的与其投资相应的那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通常低于平均利润。

  3.股票的价格

  股票是投资者投入股份公司的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股票能获得股息收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买卖,才有一定的价格。从理论上说,股票的价格不等于股票的票面额,也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一般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二十一)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1.资本主义地租形式及其本质(重要考点)

  (1)地租及其本质。

  地租的含义: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地租的本质:农业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其实质是农业资本家在经营中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地租是大土地所有者与农业资本家瓜分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所得的份额。体现着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2)级差地租。

  含义:级差地租是指租种较好土地而缴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

  有两种形态:一是由于土地肥沃不同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形成级差地租I;二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造成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形成级差地租Ⅱ。

  实质: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劣等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条件是土地优劣程度的不同。

  (3)绝对地租。

  含义: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所有权。绝对地租从形式上来看,是来自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它的产生条件有两种情况:第一,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因而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形成超额利润。第二,在近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接近工业,绝对地租就来自于农产品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即来源于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其他地租形式和种类

  (1)垄断地租。由垄断价格带来的垄断超额利润构成的地租叫做垄断地租。垄断价格不是由产品的价值或价格决定,而是由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决定的。垄断地租产生于对某种特殊优越或稀少的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

  (2)矿山地租。矿业资本家租用矿山开矿而向矿山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叫做矿山地租,它也包括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三种形式。

  (3)建筑地段地租。是为建造工厂、商店、住宅等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它的特点是,土地位置对地租高低起决定作用。建筑地段地租一般都是垄断地租占有优势。

  (二十二)土地价格

  1.土地价格的实质

  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因此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2.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

  土地的价格与地租收入的多少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二、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顶点。

  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二)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重要考点)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生产集中是生产力发展和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化的重要表现。

  (2)垄断:少数大企业为获取垄断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对某个或某几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控制或独占。垄断的实质是取得垄断利润。私人垄断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的必然结果。垄断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根本经济特征。

  (3)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组成的垄断联盟。

  辛迪加: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而形成的垄断组织。

  托拉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大企业组成的大型联合企业。

  康采恩:跨部门的、不同行业的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集团。

  (4)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关系:集中是垄断的物质基础,垄断是集中发展的必然产物。垄断取代竞争标志资本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使垄断有了可能性,而当一个行业或者部门只剩下少数几家实力相当的大企业时,继续竞争会使它们两败俱伤,这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

  (三)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列宁所概括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一是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二是在金融资本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三是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四是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五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在列宁概括的上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五大基本特征中,垄断是最基础、最本质的特征,是其他一系列特征的共同基础;其他几个特征都是在垄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垄断在国内、国际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垄断构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构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帝国主义也就是垄断资本主义。

  (四)垄断和竞争

  1.垄断与竞争并存

  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因为:第一,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而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第二,垄断没有成为包括一切企业和部门的绝对垄断;第三,垄断不是独家垄断。

  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1)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存在的竞争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2)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竞争的特点是:第一,竞争的目的是要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和巩固垄断地位;第二,竞争规模、竞争范围空前扩大;第三,竞争手段更加多样,程度更激烈,时间更持久,后果更严重。

  (五)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重要考点)

  1.垄断利润

  (1)含义: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来源: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2.垄断价格(常考点)

  (1)含义: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帝国主义阶段的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2)分类:垄断高价,即销售自己的商品时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即购买原材料时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3.垄断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组织控制一大部分商品的生产与销售,限制了资本的流动,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发生障碍。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垄断价格,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使垄断价格长期、稳定地背离生产价格以至价值,使价值规律进一步改变了表现形式,即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但也存在非垄断价格, 因为竞争依然存在。因此,商品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表现形式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垄断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第一,垄断价格的制定,不管是垄断高价还是垄断低价,都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第二,垄断价格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全社会的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第三,垄断价格只不过是使剩余价值和其他一部分价值在资本家之间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的结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垄断组织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机器全面干涉和调节国家经济生活。

  2.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的基本形式

  (1)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国有企业),或称国有垄断资本,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途径是:第一,通过“国有化”,高价收买面临破产的私人垄断企业;第二,国家通过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兴建新企业。

  (2)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即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国家通过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向国有企业投资,或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兴办新企业等形式实现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

  (3)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国家通过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贷款、科研费用和各种补贴,调节利息率,通过“经济计划化”、“福利国家”等形式干预和影响社会经济运行。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化。

  从根本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和扩展的必然结果。自从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以来,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被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制约的下列矛盾日益突出、尖锐:(1)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有限性的矛盾;(2)科技革命推动生产迅速扩大与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3)科学研究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的矛盾;(4)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加深与私人资本相互竞争加剧的矛盾;(5)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与民族市场狭小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导致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的利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融合在一起,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以保证私人垄断资本的垄断统治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1)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化;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矛盾和利害冲突得到缓解;通过社会福利、收入政策和直接干预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

  (2)历史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干预不可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国家调节不可能根本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消除经济结构的失衡;国家对分配、工资的调节及福利政策等不可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也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 分类信息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今年哪些项目最赚钱? 05年投资热点最新商机
·高血压人要“解放”! ·科学战胜痛风顽疾! ·开麦当劳式美式快餐店 ·中国企业 全球生存
·三联疗法治疗皮肤癣! ·火爆时尚充气千斤顶 ·迎春节快开花坊专卖店 ·最新的医药健康资讯
·非淋菌尿道炎前列腺炎 ·粥全粥道,发财之道! ·哇!电池出租年利百万 ·高血压——全新突破!
·根治胃肠病、失眠抑郁! ·投资壹万年利十五万!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基因透析法"治疗肝病!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