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说明:国家大事历来都成为当年度高考政治的热点。1997年考察对香港问题的认识——当年香港回归;2000年考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1999年澳门回归、2000年台湾选举;2003年考察宪法——1982年颁布20周年;2004年考察农民问题——熊德明和中央1号文件,还考察宪法——人大修改宪法,“三个代表”入宪。从高考题和当年大事的紧密联系,可以发现当年的社会热点以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大都成为政治高考命题者关注的重点,这充分说明当今高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时政化趋势。俗话讲,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而党和国家
的大事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高考政治的指挥棒。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足够的时事敏感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97·34)材料一:1997年7月1日零点,在香港悬挂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终于落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和以紫荆花为图案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万众瞩目中冉冉升起。
材料二:今年年初,美国众议院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策动下,竟然通过《香港回归法》,要求美国政府在7月1日后介入香港问题,授权美国总统可以在必要时对香港进行经济制裁。
(1)材料一所描述的情景的政治含义是什么?(5分)
(2)材料二中,美国众议院的蛮横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4分)
参考答案:
(1)从1997年7月1日零点开始,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3分)香港将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进行治理。(2分)
(2)美国众议院的行径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4分)
2.(99·上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都同时召开,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共商国家大政方针。请你简要谈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和应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全国人大的职权具有至高无上性。
(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又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3)“两会”同时召开,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共商国家大政方针,可以促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3.(2000·全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我们决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2000年2月2日,国务院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并明确提出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为什么我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却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参考答案:
(1)实现祖国统一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武力解决。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实行“一国两制”,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又照顾了台湾的特殊利益,是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佳选择。
(2)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在台湾问题上,我国只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才能真正威慑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防止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4.(2000·上海)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完成包括台湾在内的统一祖国大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请运用国家主权的知识简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国家主权以国家为范围,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构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国家主权是不能分割的。
(2)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客观要求。
(3)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5.(2000·广东)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①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②台湾于1945年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2)台湾在与祖国大陆统一后可以保留军队。
(3)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6.(2003·广东)2003上1月,某网站推出以“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您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截至2月25日,共有20余万名网友投票选出今年人大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其中居第一位的是:深入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问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9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党的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对权力的制约”,涉及到高三政治学前三课的重要内容,与时政热点“两会”精神直接相关。此题设计独特,从正面角度考查“反腐败斗争”,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学生考后说此题较难,不知从何处下手。本题的设问是: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我们思维的切入口是什么?就“依据”而言,我们要抓住“人大”、“权力”展开联想: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主体。就“意义”而言,我们要抓住是谁的权力受到制约?政府官员、党的干部、国家机关、党的组织等。制约权力的目的又是什么?党的建设、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党群关系、党的形象、国家机构原则、政治文明、现代化事业等。
参考答案: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表明,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越大危害越大。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改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7.(2003·上海)2002年12月,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请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
参考答案: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在国家所有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2)现行宪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树立宪法意识是实施宪法的首要环节;维护宪法权威,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