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省33所高校新设134个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并开始对外招生。与此同时,江苏省正加强对就业困难专业的招生限制。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加大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新增专业呈现追热门和细分化
有关人士介绍说,新增专业主要有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江苏省高校为了不断完善学科结构而调整设置的。比如苏州大学新增5个本科专业中,有3个属于工科的,分别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和城市规划;南京大学新增的4个专业中,数字传媒技术也属于工科,而工科并不是南大、苏大这类高校的强项,这些专业的出现表明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结构在专业调整过程中更为全面和完善。第二部分是江苏省各高校正常发展需要的专业,这部分高校占了此次新设专业的大头。如江苏工业学院增设的日语、石油工程、工业设计等6个专业。还有一部分是江苏省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二级学院新设的专业,总计达到了42个。民办高校近年来的发展迅猛,使得它们成为今年新增专业的大户。
今年江苏高校增设的专业中,多数是新面孔。譬如江南大学的动画、信息安全,中国药科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南京财经大学的资产评估等等,这些专业基本是为应对社会需求而增加的。此外,电子、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多年来持续热门的专业也备受高校青睐,原因是它们的高就业率。据一些高校招生负责人分析,今年各高校新增的专业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仍然追逐热门专业,另外,就是专业进一步细化。
高校对就业不理想专业“动刀”
江苏省对就业困难专业的招生限制已开始影响一些高校招生计划的制定。最近一段时间,南京部分高校相继传出将在今年“砍掉”一些就业不理想专业的消息,这其中包括一些往年招生火爆的专业。
据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虎介绍,在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后,学校准备停招几年前非常火爆的电子商务专业。钟山学院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正打算淘汰包括计算机图像技术、网络新闻传播、英语文秘双专科以及日语文秘双专科四个专业。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宁的多所高校都在酝酿于今年招生计划出来前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在动这个念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由于学校知名度很高,不愁生源,对专业调整与就业率挂钩有自己的见解。南京大学学工处的赵科长告诉记者,目前,学校还没有停办哪一个专业的打算,但学校同样重视来自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比如,淡化专业的概念,采取按某一大类专业进行招生的办法,学生可以在入学两年后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江苏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评价说,由于高校将不得不面对来自就业和招生的双重压力,因此让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挂钩,将有助于激励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做到围绕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任何一所高校都不愿意让一小部分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专业影响到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口碑,因此,高校针对市场需要,主动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是必然行为。
一些专家认为,单纯地用就业率来决定一个专业的生死存亡并不妥当。高校取消某些专业的时候要经过调研和反复斟酌。大多数的基础学科专业就业率都偏低,但不能说明它们不重要。在对市场信息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做到专业设置“提前半拍”,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合拍。 (于英杰 本报记者 郁进东 )
相关阅读:专家建议--高校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从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度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中不难发现,今年各高校新增的专业仍然有追逐热门的趋势。“计算机、电子商务这些现在热门专业的学生,四年后一定能找到工作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主任王亚非发出疑问。“过去大学生想的是如何发展,现在考虑的是怎样生存”,王亚非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专家建议,高校新增专业要有超前意识,别跟热门专业“凑热闹”。
王亚非分析说,“过去,我们特别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行业,比如金融、电信,但是这些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并没有增长,这些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形成巨大的人员堆积。而充分解决就业的第三产业却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律师、咨询业等人才跟不上。”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金初举例说,在十一学校里,有生物学博士学位的老师很多。“为什么?生物是热门专业,但学校只有一个生物学科研究室,全校只需要八九位老师,结果很多人来应聘。”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大正建议,国家要加强对未来人才走向的预测,随时给高校发出最新信号。大学在设置自己的专业时,要减少盲目性,“你的专业设置必须超前两三年,学生毕业后正好赶上需求,这样接口就吻合了”。 (本报记者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