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验过于分散,是许多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普遍困惑,时间一长,这样的困惑就成了发展的瓶颈——看似有许多发展的方向在眼前,可是却无从选择,因为在哪个方向上都没有深入成为专才。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造成这样的局面的起因和造成的最终结果却是同一个,那就是个人的职业定位不明确,从而造成在某个阶段,个体突然发觉自我经营这么多年,仍然还只是
一件竞争力薄弱的产品,而并非一个工艺精良、整合的系统。
案例:
厌烦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于是考研
“我到上海已经半年了,希望能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可是陆续投了一些简历后却没有什么回应,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在职业方向上还不是很明确……”
萱儿99年毕业于西部的一所师范学院,主修新闻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当地的一个市级广播电台作台长的秘书,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写领导的讲话稿、关于领导活动的新闻内容的采编、调研报告的审核、编发文件等。可是在工作4年后,萱儿觉得虽然表面看上去自己的第一份共作和自己的专业十分的“对口”,可是自己却对这种文案工作感到非常厌烦,于是辞了职,准备考研。
考研“逃避”不了,于是接受朋友邀请
“之所以考研是由于自己当时并不清楚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复习半年之后,萱儿考研未考上,本来打算在学校里面再呆上几年的萱儿此时又不得不面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这个问题还是逃避不了的。
于是萱儿应朋友的邀请,加入了兖州一家中小型中小型电气销售公司,为朋友的这家公司筹建一个新的部门,其后又参与了该公司的对外销售、员工培训、宣传策划、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可是朋友的关系到了公司运作的层面之后,难免之间的关系发生些变化,最后因私人原因萱儿于今年春节前离开了该公司来到上海。
“痛定思痛”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感到迷茫,……在做一件具体工作时好像没有来不及多想这个问题,我毕业都6年多了,直到现在认真回想起来,真的好像还是不明白我应该怎么走,我到底适合干什么工作呢?”
社会的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且模式化,各人的自我经营和一个组织的发展道路上面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特点,都是需要优势资源的整合,只有当自己成为了优势资源,才能够在明确定位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
运用“金字塔”模式
窦吉观点:
在职业规划师们研究个人“执行力”之间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时,我们发现在职场上存在三类比较典型的人群,其中一类人和萱儿的情况比较相似,他们习惯于“等”,用这样的一种态度来对待职业发展的问题。
可是机会并不时“水”而是空的“渠”,水到方能渠成。
大家都知道位于金字塔底端的部分最结实而且体积和面积最大,对于一个公司来讲,建立在“客户解决方案”模式上的位于此地的利润模式是作为防火墙的防御性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目的是符合初级市场的需要,以较低廉的价格和基础的功能达到“合格”这样一个标准。
那么对于个人来讲,在这个分工逐步系统化和细分化的职场,我们在做到了使自己“有专业”以外,所必需面对和处理的就是位于金字塔模式底部的一些基本技能。这就是为什么从职业咨询师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我们非常乐于看到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大型的跨国公司待上一段时间,使自己具备了职业人所必需具备的职业素养,顺利的从学校的环境过渡到职场。
而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则是强有力的实现赢利的产品,这是很美妙的事情——对于个人来讲,就是基于专业才干和结合专业与基本技能于一体的综合运用
在职业规划师给萱儿介绍“金字塔模式”之后,萱儿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自己的经历明显不适合这一点,……当初在做选择时,除了兴趣,我还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越来越丰富,从而锻炼出过人的思维和办事能力,……但我也发现自己的职业经验过于分散了,而且对于专业化要求来讲比较肤浅,或者说不够系统和职业化……”
洪向阳观点:
“职位实践进修”计划
结合萱儿的专业背景、职业兴趣、工作经历、专业的性格分析报告,职业咨询师基于萱儿的职业定位是瞄准图书策划编辑、媒介经理,当然考虑到萱儿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极可能会影响她获得面试的机会,所以管理咨询为萱儿启动了“职位实践进修”计划——安排萱儿进入上海一家著名的传媒公司,从媒介助理开始,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利用到萱儿本身的特点:
1年以上媒体工作经历或两年以上行销部门管理及行销推广经验;
熟悉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能够拓展建立个性化渠道;
具备较强的行销策划、发行推广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强;
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能承受工作压力,团队合作意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