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大法宝总能出奇制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6/14 18:05 科技日报 | ||||||||
尽管对手很强大,但几次官司最终都获得了胜利,西译靠的是什么?献身民学的无私心胸、10万西译学子的鼎力支持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是西译出奇制胜的三大法宝。 献身民学,无私心胸是根基 有人算过这样一本账:不花国家一分钱的中国1300所民办高校仅近12年来,就将1000
而西译和丁祖诒是中国民办高教中的成功典范。1987年,丁祖诒舍弃了“金饭碗”,把创办振兴民办大学作为献身目标,从租赁一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起步,亲手创办西译。创业18年,他就像一头老黄牛,为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他的带领下,西安翻译学院现以41800名全日制住校生、60000名本科及专科层次毕业生、连续18年98%%的一次性就业率、2000余亩自有校园、近70万平方米自有校舍和8亿元自有净校产等综合实力和总体规模,成为当前享誉国内外的民办高校。被教育部批准民办本科院校,获“全国20所人民满意的民办高校”、“全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全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全国十大最佳民办高校”等殊荣。丁祖诒教授,这位为民办教育殚精竭虑的“东方之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不愧为我国民办教育界领军人物。 “没有无私奉献的胸襟,何来如此的辉煌?”这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当地人民对丁祖诒献身民办教育的高度评价。下列事实就是有力的佐证: 民办院校积累的财产并不属于办学者所有,面对这个既定政策,有人“有心办学却望而却步”;有人自称“有识之士”,虽有大量的办学节余却从不买地盖楼;有人虽也买地盖楼,却热衷于企业式的负债经营,将风险转嫁给银行;更有甚者“巧妙”地将学费结余转化成少数人手中的个人股份。而西安翻译学院和院长丁祖诒却坦荡荡地走出一条“取之于学、用之于学、不做学商”的无私奉献之路,始终坚持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始终以拼搏进取、勇攀高峰的顽强意志,示范了中国民办高校完全靠滚动发展自我积累的主流发展模式,确立了在全国1300多所民办高校中的标本形象。 此外,从丁祖诒把民办教育当成使命的那一天起,他就在不停奔走呼号,向冷漠、歧视、偏见、误解投掷匕首,为学子们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为民办学校争取平等利益,为中国教育争取多元化发展体制。特别是他的“第二希望工程”理论,得到了高考落榜生和他们家长以及社会舆论的高度赞同。“高考落榜生犹如烧到七、八十摄氏度的水,如果给他们再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里继续深造,他们就能够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同样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丁祖诒说,穷孩子上不起学,国家扶持,那是希望工程;高考落榜生找不到地方上学,穷国办大教育,用民办教育来解国家燃眉之急,应该是“第二希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