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精英化选择出于精英化的教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7/12 11:02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近日有两条新闻颇为耐人寻味:一是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等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言辞之间流露出了国家希望大学生能够到基层工作的殷切之情;二是新华社播发了一组标题为“天热人才招聘更‘热’”的照片,展示了北京国展人才招聘会上“万头攒动,如火如荼”的热烈场面,更表明了大学生们要留在大城市的坚强决心(均见7月10日新华网)。如此触目惊心的对比不能不促使人思考: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基层?
在我看来,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去基层,关键在于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一种结构性的矛盾,使得大学生们从心理到素质都不适合面向基层就业。 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实际上是一种“沙里淘金”式的精英筛选机制。残酷的竞争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然后从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一路厮杀到大学。能够过关斩将的就是“金子”,反之则是“沙子”。在这样一个文化和心理氛围中,对任何一个学生而言,除非他甘于自暴自弃,否则的话,无论他是不是精英,愿不愿意成为精英,自身的素质是不是适合做精英,他都必须努力成为一个精英,并迫使自己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的确就是一个精英。因为除了精英,他别无选择。现在大学毕业,终于可以以“金子”的面貌出现了,你却忽然又劝他回到“沙子”里去,他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呢?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我们的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包括在义务教育阶段,果断地停止以升学率作为主要乃至惟一的考核标准的做法;国家则要停止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过分向少数重点大学倾斜,转而创办更多的面向基层的实用技术学院,等等。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则是要改革目前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改由各大学自主招生。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性质,来决定招生的方式和标准。这样一来,以分数作为划分精英与否的做法,就会受到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中学生在毕业前,就可以在一种没有太大压力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然禀赋、价值取向等因素,自由地选择想要报考的高校:想以学术为志向的就报考研究性大学,想做一个自豪的劳动者的就报考技术学院。但他们的心理挫折感是很难被弥补的,由此造成的有形无形的巨大浪费,也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想想把轿车改作农用拖拉机可能会多么麻烦就知道了!(北京:郭松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