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备战考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1 18:47 新浪教育 | |||||||||
2002年11月17日到2003年1月11日,我开始了短暂而清苦的复习生活。 我的大学只是所专科学校,特定的教育模式造就了我盲目的英雄主义。我只想着毕业后踏踏实实地工作,多破几个大案要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立功授奖,所以公安业务课都学得不错,却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还会继续求学,所以对考研几乎一无所知。
我只好选择了和公安专业比较相近的法学专业。 首先的难题就是专业课的书买不全。指定的6本法律教材我只买到了3本,其余的只好找了北大的教材来看。 其次就是英语。大学里我们实际只学习了1年的外语,毕业后我也很少碰,估计还低于参加高考时的水平。刚做阅读时,有一半的单词我都不认识,解题技巧全派不上用场。靠查字典一小时才能勉强做完一篇阅读理解。我当时真是欲哭无泪。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我开始通过大量的阅读找语感,早晚朗诵新概念第三册和第四册,反复背诵考纲上的单词,同时一遍又一遍地做真题。通过一个多月的狂轰滥炸,我渐渐地有了状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偶然看到了《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一书,被书中每一位硕士的故事深深打动,觉得自己并不孤独。 仓促应战的这次考研,我的政治和英语虽顺利通过,可因为专业课的缘故,我以22分之差落榜了。虽然没有考上,却给我传递了一个信息:考研,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如果我准备再充分一点,也许就能成功了。 2003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席卷了神州大地,正要出去找工作的我被迫赋闲在家。抗非之战如火如荼。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多么渴望能在这场运动中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啊,可是没有组织接纳我,没有单位认同我。我深深体味到了没有身份、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边缘人的痛苦。可我的人生还没展开啊,我不能让心就觉得累了。我一遍又一遍地在日记上写道:“生活是美好的,一切的苦难都将过去,正出现的苦难也会成为过去。” 2003年6月,我应聘到市里一所公办中专学校,担任法律和哲学老师。我虚心向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学习,反复揣摩,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是代课老师,我工作压力很大,不敢有丝毫松懈。 一个偶然的机会,校长随堂听了我上的法律课。当时我并不认识校长,仍照着平常的模式讲课,课堂气氛、教学效果都让校长很满意。课后他问了我的情况,说:“编制学校有,就是留给能上好课的老师的。”想着又可能成为一名“公家人”,有正式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每月能拿固定的薪水,我当时几乎都心动了。 就在这时,一位朋友给我寄来了《风雨考研路》和《考研战略战术》两本书。我花了一个通宵将书通读了一遍,感慨万千:生活中有人一帆风顺,但有更多的人为了自己的目标而艰难前行。我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黑色的扉页。是的,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在什么样的地方,就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做什么样的人。我要做那只心无旁骛的蚂蚁。 经过冷静的分析,我实力不强,加上复习时间有限,考上法学硕士的难度较大。于是决定改考法律硕士。因为当年的专业课指定用书尚未出版,我便先开始复习公共课。 当时学校在申报国家级重点中专,每个老师都重任在肩,十分繁忙。我的时间有限,复习进行得十分艰难。2003年11月15日,是考研报名的第二天,也就是在那天,我才拿到了专业课的指定用书。其实当年大家的起点都一样,几乎都是在那时才拿到专业课的指定用书,可我因为急功近利而格外患得患失。 这一次,我以1分之差再次落榜。 得知成绩的那天,下着大雨。是夜,我辗转难眠,披衣走到阳台上。雨中的校园安静祥和。大雨将万家灯火沐浴得十分温馨,我的心却分外凄凉。 本文选自桑磊主编的《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丛书之《风雨考研路》,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任何媒体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