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2000题 > 正文

分析题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15:24  金榜考研

 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1)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即《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的简称)没有明确宣布废除农村封建土地关系和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也未完全废止减租减息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宣布:“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2)从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来看,《五四指示》规定对于除大汉奸以外的地主的土地不是采取无偿的“没收”,而是采取有偿的“转移”的方式,即通过有条件有契约的买卖方式来收回地主的土地。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无条件地没收一切地主土地进行分配。《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3)《五四指示》具有不彻底性,只能部分地改变封建土地关系,不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当时抗战胜利,全国全面内战即将爆发但尚未爆发,国共关系将要破裂还未完全破裂。为了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以准备自卫战争,必须尽可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为了维护国共合作和平建国大局,又必须采取为各方面人士所能接受的适当的土地政策,这既能满足解放区农民的要求,又不脱离全国广大群众,使和平与土地结合起来,因此,《五四指示》是根据当时的形势确定的土地政策,它是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

  2【答案要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路线、方针、政策。

  (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到六大之前确立没收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但存在严重的错误:没收一切土地、没将富农与地主严格区别、主张土地国有或公有。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规定没收地主的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策略也有调整。到1931年前后,基本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31年后,在土地革命中执行“左”倾政策,遵义会议后被纠正。

  (2)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改为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这是正确处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土地政策。

  (3)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恢复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区已基本解决了土地问题。1947年10月,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48年秋,在1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农民获得彻底解放,这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答案要点】(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颇大的作用,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3)皇权专制制度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官僚军阀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联盟的专政。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着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5)由于中国是在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少有的。

  4【答案要点】(1)这是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由于其小生产者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都不能担当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领导任务。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足以说明这一点。

  (2)这是由无产阶级自身的优点和特点决定的。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由于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其革命性最彻底;由于他们大多来自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易于结成工农联盟;他们人数虽不多,分布却相当集中,便于组织起来。

  (3)中国无产阶级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进行领导。中国共产党掌握着最先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将之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4)中国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取代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5【答案要点】(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三,皇权专制制度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官僚军阀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联盟的专政;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着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第五,由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势力的存在,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它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动力主要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总之,只有认清中国的国情,才能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6【答案要点】(1)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中国革命需要新的

领导力量和新的指导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

  (2)第一次

世界大战,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动摇了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信心。而大战期间爆发的十月革命,则使他们看到了新的曙光和希望。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条件。

  (3)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研究和广泛传播之。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4)辛亥革命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5)1921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7【答案要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的建国主张和实践。

  (1)首先是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就是这样的政权。由于这样的政权代表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的各阶层人民,因而遭到全国人民的普遍反对,注定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然而,由于帝国主义不容许——其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不是变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容许——其支持和援助中国革命,当然不希望在革命胜利后中国成为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他们竭力镇压革命和民主力量,维护其一党专政;更重要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力量弱小,并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人民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制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进展和有效的统战政策,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拥护。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8【答案要点】与工农民主政权相比,抗日民主政权有几个重要变化:

  第一,由工农民主专政转变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专政。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人员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各占1/3。

  第二,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武装暴动和土地革命,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第三,由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各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府虽然实际上都接受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但他们(包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内)在行政区划上彼此之间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平行关系,都是国民政府管辖的地方政府。

  第四,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以便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参议会系统相一致。参议会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其成员一般采取选举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当选为参议员的一般都是热心国事及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有名望或抗战有功之名流、学者、士绅、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

  抗日民主政权虽然与工农民主政权有所不同,但它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相比,仍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组成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在本质上与其前身工农民主政权同属于一个政权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形式。

  这种“三三制”政权既保证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为基础,又团结了广大的中间力量和一切赞成抗日民主的人士,孤立了顽固派,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邓小平把这种“三三制”政权称为“敌后抗战的最好政权形式”。毛泽东也说,这种政权的模型“推广到全国,那时全国就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它的形成和发展,为争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9【答案要点】(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依然占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承担着社会的基本生产任务,处在社会的最低层,受压迫最重,生活最为悲惨。鸦片战争后,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不但要承受来自本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中国农民阶级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以及在历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战争中,农民都是最坚决、最具爱国精神的力量。

  (2)农民的内部也在激烈分化的过程中。富农,带有半封建性,约占农村人口5%左右,是农村的资产阶级。富农一般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在反对地主的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20%左右,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是革命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的70%。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

  (3)无产阶级无论是反对帝国主义还是反对封建主义,都必须依靠广大的农民。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如果把农民的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无产阶级领导权就落到了实处,其他中间力量也向无产阶级靠拢,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保障。否则,无产阶级领导权就成了一句空话,革命就会陷入孤立的境地,就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10【答案要点】(1)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妥协性和动摇性。这种情形,特别是在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

  (2)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后面,作为反革命助手的危险。

  (3)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参加了1924年到1927年的革命运动,在1927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他们中间的不少分子跟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对过革命,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掌握过政权,而受当政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策限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是较好的同盟者。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中间的左翼分子依附于共产党,右翼分子则依附于国民党,其中间派则在国共两党之间采取犹豫观望态度。

  (4)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对于他们革命性的方面,依据具体情况,实行团结的政策;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性方面,依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实行批评或斗争的策略。坚定其革命性,克服其动摇性,使他们同共产党建立联盟,或者至少保持中立。同时,在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这种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的时候,还应该针对他们内部左、中、右派的不同情况,予以分别对待。

  11【答案要点】(1)因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革命的目的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反帝反封建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应当完成的任务。

  (2)与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新式的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最终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为社会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就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基本上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方针,在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2【答案要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2)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3)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13【答案要点】(1)帝国主义不容许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因为其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不是变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2)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容许中国变为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后,中国革命已经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的援助。这样,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竭力镇压革命和民主力量,维护其一党专制,不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力量弱小,并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人民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5)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建立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进展和有效的统战政策,最终使资产阶级放弃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站到共产党一边来,拥护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总之,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使中国不可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14【答案要点】(1)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在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上的错误主张。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中国的富农生产虽具有很重的封建与半封建剥削性质,但它属于农村资本主义经济,是民主革命应保护的经济成分。

  (2)材料2中,中共对富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3中,中共对富农采取了保护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集中力量打击封建地主;早日恢复农业生产;更好地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

  (3)党对富农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政策,其哲学依据是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15【答案要点】(1)材料1的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也就是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横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从而割裂了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这种观点将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2)材料2的错误实质是企图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它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忽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忽视了民主革命不能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这种观点将导致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扩大打击面,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着主要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作战并取得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基本消灭剥削和私有制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者的关系犹如文章上篇和下篇的关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分离,只有作好上篇,才能作好下篇。

  (4)“二次革命论”由于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联系,必然会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实际上取消了革命。大革命时期党内出现的右倾投降主义便与这种错误观点密切相关;与此相反,企图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移到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必然会导致“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影响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挫折便是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在1935年以后,不断将民主革命引向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16【答案要点】(1)材料1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由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民主革命胜利后将不会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是建立一个革命民众的联合政权。当然,对于这个政权中各阶级的地位,还没有得出十分具体和清楚的结论,还需要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2)材料2说明,工农民主专政基本上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而且有了具体的实施形式——工农兵代表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理论和建设实践上的一大进步。当然,工农民主专政将民族资产阶级排除在外是不正确的,不利于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这反映了当时党内“左”的思想的影响。材料3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纠正了政权问题上的“左”的错误,而且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新形势,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人民共和国以抗击民族敌人为宗旨,其政权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而且容纳了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统治集团。

  (3)材料4表明,由于中国共产党有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有了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毛泽东已经提出了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既不同于西方的资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其“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和民主集中制。材料5表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系统提出。材料4与材料5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但根据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更具体地规定了在政权中各阶级的地位,强调了工农联盟,强调了人民与敌人的具体内容和民主与专政的相结合特点。

  (4)上述材料表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政权理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政权理论,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系统思想。它再次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58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