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正文

父母的榜样作用往往就体现在不经意间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1 12:00  新浪教育

  一个刚进入初一不久的小男孩,总在借钱、骗钱买零食,老师批评,妈妈劝说,爸爸打骂,均不见效。当他在又一次向外班同学借了20元钱买羊肉串吃时,老师把他爸爸请到了学校。听着老师告状,这位父亲声泪俱下,表示真的很无奈了。这时有老师提出建议:把关老师请来试一试。我来到办公室,听到一位近40岁的男士在哽咽着诉说:“小学六年级时全班同学的钱都借遍了,我一个一个替他还,挨个向同学道歉,满以为上中学后该改好了,没想到……”经过简单地了解情况后,我下决心接手这个孩子,我给自己的理由是:一、他
是一个刚满12岁的孩子,恶习现在不改更待何时;二、这是一个被管坏了的孩子,比惯坏了的孩子好管。在我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与他接触后,我首先替他还了最后一笔20元的外债,然后平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敢于把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在他的倾诉中,除了“控诉”爸爸妈妈的打骂教育外,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告诉他:你上中学后就要从一个小男孩长成男子汉了,而爱吃零食一般来说是女孩子的“专利”,小女孩,甚至成年女同志才偏爱零食。我的话音未落,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我们家不是这样,我妈妈从来不吃零食,爸爸每天晚上看电视时都要吃。”呜呼!这位为了管教孩子曾把孩子头打破的父亲,您有什么理由去纠正孩子的错呢?从根本上来说是您先错了,不能以身作则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服人的,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个孩子在我的帮助下不但借钱、骗钱买零食的坏毛病彻底改正了,而且学习成绩从年级的100名以后提高到了64名,作为教育个案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再详细阐述。)

  今天的父母,不乏成功人士,但是在您得意于事业上的成就,得意于商场上的战绩,尤其得意于您的家庭财源滚滚,物质上能百分之二百地满足孩子的欲望时,您想到给孩子带来了多少负面影响吗?

  我做过小范围的调查: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家长在酒桌上的应酬;50%以上的学生知道爸爸妈妈曾给上司、关系户甚至孩子的老师送过礼;有许多同学在家里目睹了爸爸妈妈的下属、关系户、委托办事的人送来的礼品。这些在今天的社会里看起来不足为怪,甚至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其实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我的一个学生,爸爸是某国有银行负责贷款的,她曾经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到我们家来求我爸爸的人络绎不绝,有时我都烦了。”虽然有时“烦”,但个中的好处、甜头,我想我的这位学生已经尝到了。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品质,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无论是勤奋、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懒散、自私、不负责任的不良品格,都不是孩子本身所固有的。一个初三男生,学习不努力,经常违反纪律,但最让老师挠头的不是他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是做了错事后不肯承认错误,千方百计找借口推卸责任,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矫情”。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老师们着实领教了这个学生父亲的“矫情”比他儿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孩子违反学校纪律在不该踢球的地方踢球打碎了办公室玻璃,经多方调查证实的确是该生所为,按规定应该赔偿。为慎重起见,老师首先征求其意见,是家长自己买好玻璃亲自安装,还是学校装好后拿来发票再向家长要钱,学生当即表示目前父亲不在北京,请学校负责安装。学校按照他的意愿装好玻璃后把发票交给他,这时候他的父亲出现了,并随即做了几件事:第一步,嫌玻璃价钱高了,让孩子把发票带回交给老师(我们不难想象这位父亲在把发票交给孩子时说了些什么)。第二步,要求见负责安装的厂家,围绕价格问题进行一番理论。第三步,要求重新开发票(据说能报销)。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计较,最后极不情愿地把这件事了结了。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找到了该同学强词夺理的病根儿,而且孩子在全程经历甚至参与了这个过程后,“病情”只会进一步加重——这位父亲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多么可悲呀!

  父母的榜样作用往往就体现在不经意间。

  育英中学陈艳老师有一个6岁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一天晚上我打电话找陈艳,她的小女儿接的,告诉我她妈妈不在,我说:“请转告你妈妈,关老师找她,让她回电话。”当陈艳10点多钟来电话时告诉我,女儿已经睡了,睡前用汉语拼音加汉字给她留了个条,guan老师写成guang老师了,她猜可能是我。我听后非常感动,一来感动小小的孩子所具有的责任感,自己临睡觉前还不忘她人之托;二来惊讶她能够想到采用留言这种方式。陈艳告诉我,这不是她刻意去教的,而是她们夫妻二人经常用这种方式提醒、告知对方一些事情,女儿无形之中受到了影响——这是一种有益的影响。

  还有一种不经意的影响却是在不知不觉中引诱孩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一个天性单纯,本质淳朴的男孩子,在我的一节思想品德课上语出惊人:“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学到的知识凭什么告诉别人呀?”——这是在讨论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自己独立学习,另一种是几个同学在一起学习。说到它们的优劣,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和同学在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帮助,有不懂的问题能够互相商量。就是这种意见激起了那个同学的不满,于是引出了上面那一番话。我心中暗暗不解,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刚上初一)怎么会有如此的想法呢?向他的班主任一了解,我找到了答案——妈妈的不良影响。一件事情足以说明问题:老师去家访,当着孩子的面这位母亲不无自豪地向老师炫耀:“您看我这个家的

装修,全是我利用工作时间偷跑回来干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位国有企业职工,以占了国家便宜为荣,还能对孩子有什么好的影响吗?可怜这位母亲,对孩子期望值颇高,对老师百般挑剔,却不知检点自身,没意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最近《北京青年报》连载——寻找孩子的道德细节,引起了全社会的反响。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人格培养固然十分必要,但是我特别想说的是,这些道德细节我们成年人做得怎么样,家长们又做得如何呢?我组织初一年级同学讨论其中的一个内容:“吃完麦当劳你收餐盘吗?”两个同学的发言发人深省,一个同学说:“我每次都收,因为我妈妈从第一次带我吃麦当劳就告诉我要自己收拾,而且妈妈从来都自己收。”另一个同学则说:“我也想过要收,我妈妈不让。”显然,家长的道德细节给孩子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曾经无数次地引发出我的感想:

  当您带着孩子一起闯过了红灯,可能交警没有看见,——但您的孩子看见了;

  当您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可能没有人干涉您,——但您的孩子看见了;

  当您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很随意地吐了口痰,——您的孩子看见了;

  当您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际口无遮拦“无话不谈”时,——您的孩子听见了;

  当您很不礼貌地嚼着口香糖与人交谈时,——您的孩子学会了;

  当您收到别人的礼品甚至是贿赂让孩子去享用时,——您的孩子已经被污染了;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近距离、最直接的榜样就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孩子身上的优点、美德是您给的;同样,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您也难辞其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