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正文

让每一个孩子成才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1 10:33  新浪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成才

  周洪宇

  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才,创造幸福。教师和家长应该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孩子们虽然天赋上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么大,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可
以弥补的。经过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特别是孩子自身的努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

  从教近30年,接触了大量学生和家长,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的关承华老师就是秉持这样一种基本信念来写这本《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的。在她看来,“有问题”并不都是孩子的错。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教育的痕迹。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理解必须有了解作前提。高明的家长要会倾听。要注意发展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要加强家校合作。家长要真正实现与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要学会赏识孩子,多给孩子以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些观点和主张看起来一点都不深奥,但真理本身就是朴素的。

  与关老师长期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不同,我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近年来在参与行政工作之余,也兼作一点教育实验,以深化理论思考。尽管分工不一,各有侧重,但我们对教育的见解颇有共识。我认为目前的教育患上了“灰色教育症”,必须用“阳光教育”来治疗,提倡“阳光教育论”,倡导“意商”和“合育”等教育新理念。其中不少观点与上述关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我看来,使每个孩子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充满爱心的人,让他们对未知世界葆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生活力和创造力,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应该达到也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应尽职责,本不应该成为什么问题。然而审视我国当今的教育,就会不无遗憾地发现,恰恰在此方面,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

家庭教育,都患了一种怪病,我将其称之为“灰色教育症”。

  “灰色”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意象。灰色是介于白色和黑色,或者亮色和暗色之间的一种色调。以“灰色教育症”来论称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说,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充满了矛盾和悖论,好坏交织,利弊兼存,让人爱恨交加,难以一言以道之。目前,我国有数以十万计的中学和小学,还有千余所各类高校。这些学校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就目前来看,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渐明显,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尽快改革。

  概括起来,当前中小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对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力。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的教育方针曾有过明确的表述,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后,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对教育方针又作了新的表述,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两代领导集体都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加以强调。但是,这些并没有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切实的落实和执行。具体表现为,学校工作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学生;不是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偏重于智育;在智育方面,不是力图促成学生智力的均衡发展,而是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不是传授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知识,而是偏重于传授那些与高(中)考相关的知识。这样,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一偏再偏、一窄再窄,结果造就出了许多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培养出了许多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畸型“人才”。二、教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偏、难、窄、怪。当前的不少中小学,仍然把工作的重心紧紧锁定在应付各种考试、竞赛上,搞变相的应试教育,加班加点,培训培优。学生非考不学,教师非考不教,各种机械操练、题海战术层出不穷。其结果是教育内容之偏之难与日俱增,之窄之怪花样翻新,教育工作陷入积重难返的发展怪圈和尴尬境地。三、教学形式与方法相对陈旧。教育目标的定位偏狭,教育内容的繁难窄怪,对教学形式与方法有着直接的决定与影响,使之陈旧有余、创新不足。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师传徒受的接受型学习仍相当严重,而长于思考、善于探究、勤于动手、乐于参与的研究型教学远未确立。学校教育仍缺乏相应的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四、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与上述相联系,在不少学校,学生依然被看成可以被塑造、被训练、被加工的对象,处于相对的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合作、互动等良好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确立。这就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容易导致“千人一面”的不良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