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作文高分一招鲜 > 正文

范文二: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8 10:58  新浪教育

  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

  是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我非常赞同命题人的观点,一般说来,位置与价值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仅仅是“可能”,而这个关系并不能决定价值。因为价值怎样不绝对取决于位置如何,位置不能左右价值的体现。

  一个工地上有三个青年人,他们搬砖砌墙,都干着瓦工的工作。一位记者走过来问了一句:“你们在做什么?甲不假思索地说:“我在砌墙。”乙认认真真地说:“我在盖高楼大厦。”丙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在建设美丽的城市。”记者本是随便地无心地问,可被问者的态度和回答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记者觉得很有趣,就问清了他们各自的姓名,并把此事记在本子上。

  不知不觉中五年过去了,记者费了一些周折,但还是找到了那三个人。然而,三个人的情形却今非昔比:甲还是瓦工,仍然在砌墙;乙已经成为建筑师,坐在办公室里画着他的图纸;而丙呢,居然成了甲乙二人的老板——国内外闻名的一家大建筑公司的总裁。三个青年曾同处在建筑工地——砌墙的位置上,但因他们的观念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其价值体现也就出现了大大的不同。这说明位置不能左右价值。

  在一次“关于价值”的研讨会上,演说家一句开场白也没讲,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与会的200多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伸开五指,用眼看着手掌上的“纸团”继续问:“谁还要?”仍然有很多人举手。他又说:“那么,假设这样做又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用脚碾了又碾,尔后俯视着地上又脏又皱的钞票说:“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了手来……

  演说家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价值”的很有意义的课。无论他把钞票高举过头顶、揉成团平放在手中或丢在地上弄脏它,人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依然是20美元。在人生路上,我们也会像钞票一样,处于不同位置、遭遇不同经历,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我们能够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急人所需,我们就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此,再多说什么:价值不受位置的左右,不论自明。

  旁批

  *借助导语,联系生活,表明自己观点。

  *第一主体:位置相同,追求、目标不同;体现出截然不同的价值。

  *“都干着瓦工的活”——相同的位置(起点)。

  *记者本“无心”而问,三人的回答却并非无心;“不假思索”、“认认真真”、“郑重”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三人仅仅是当前的位置相同。

  *瓦工、建筑师、总裁——不同的价值体现(终点)。

  *同与不同的差异照应前文,阐明原因印证观点。

  *第二主体:价值不会因地位、处境的改变而丧失或贬低。

  *演说家巧妙地设喻。

  *与会者纷纷落入演说家的“陷阱”

  *不断举起的一只只手臂肯定钞票价值的同时,也在确认位置的变化不影响价值的恒定。

  *由钞票到价值过渡自然。

  *以钞票不会因位置、形态的变化而贬值为喻,进一步明确我们只要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发挥自身所长,就会拥有自己的人生价值。

  *两个事例,叙述简洁集中,切合文章观点。

  *结尾略显单薄,但就考场作文看,这小小瑕疵也不必过分苛责。

  【总评】这篇

高考作文,所以能脱颖而出得高分,主要得力于以下两点:其一、简洁集中、中规中矩。文章仅五段,开头要言不烦、结尾干净利落、正文选写两个材料,集中而恰当地证明了所持观点。不仅结构严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其二、观点新颖、剪材精当。本文观点源于“提示语”,但又不同。作者有意避开可能与其他人撞车的思路,选择“价值与位置无关”的角度切入,不人云亦云,显得新颖独到。特别要说的是文章所选两个材料虽屡见于作文书籍,并不新奇,但好在小作者叙述中善于剪切、变通、为我所用,巧妙地将两个材料与“位置”、“价值”建立起联系,充分利用材料较好地论证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迁移片段】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甲卷文题)

  一个工地上有三个青年人,他们搬砖砌墙,都干着瓦工的工作。一位记者走过来问了一句:“你们在做什么?甲不假思索地说:“我在砌墙。”乙认认真真地说:“我在盖高楼大厦。”丙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在建设美丽的城市。”记者本是随便地无心地问,可被问者的态度和回答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记者觉得很有趣,就问清了他们各自的姓名,并把此事记在本子上。不知不觉中五年过去了,记者翻看日记本又想起此事,尽管费了一些周折,但还是找到了那三个人。然而,三个人的情形却今非昔比:甲还是瓦工,仍然在砌墙;乙已经成为建筑师,坐在办公室里画着他的图纸;而丙呢,居然成了甲乙二人的老板——国内外闻名的一家大建筑公司的总裁。

  昔日起点相同的年轻人,五年后命运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的确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当初三个人的回答:砌墙的仍在砌墙,另两个也都如他们所愿成为了高楼大厦的设计师和美丽城市的建设者。是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追求,让他们的人生有了变化;追求成就人生不也在情理之中吗?

  (富霄菱 评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