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二:女子与“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7 17:34 新浪教育 | |||||||||
说“安” ——女子与“安” 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室中有女即为“安”。
女子,柔软如水的人儿,在古时,地位是如此卑微,终日闭户不出,夙兴夜寐,或织布纺纱,或煮饭浆衣。室有女子,阖家平安——女子,也应为一家之顶梁。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流言毁谤女子!什么“红颜祸水”,什么“红颜薄命”,似乎所有罪恶、苦难加诸女人都那么理所当然。 纣王好色淫乱,暴戾昏庸,惹得民怨沸腾,群起攻之,但凭什么非说妲己是妖精转世、祸国元凶?唐玄宗迷醉沉沦,荒淫误国,似乎只要扯出杨玉环做挡箭牌便能得到几分宽恕,却又何须以“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盟誓来掩盖“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冤魂?吴三桂借口“冲冠一怒为红颜”,用“情圣”的披风遮掩“叛臣贼子”的心肝,但为什么将陈圆圆当作亡国的“祸水”咒骂唾弃?林觉民一纸《与妻书》的诀别成就了千古英名,可想到他那“意映卿卿”凄苦的下半生,谁又能说林觉民的壮烈不是和对妻子的薄幸紧密相连? 女子使国不安?女子使家不宁? 那么是谁舍弃了少女清白的名声和恋人深深的眷爱,远赴吴国,为祖国的胜利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是那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浣纱女啊!她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安定繁荣,换来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那么是谁别离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挟云朵翩跹而来的繁华长安,甘愿远赴大漠黄沙,经受塞外荒原的朔风沙石吹打,换取中原免遭战火涂炭?是那个“意态由来画不成”的弱女子啊!她用纤弱的肩膀,为大汉王朝撑起一片安定、安宁、安全的天空! 那么又是谁兴科举、用贤能,广开言路,严谨治国,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又一片辉煌?是那个“无字碑头字皆满,功过留与后人评”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啊!她用智慧和坚强,打造了一派平安盛世的繁荣景象! 由西施到明妃,由明妃到武后,她们告诉世人: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空,女子真是平安的福祉啊! 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方成真的家,重女子的国才是“安”之国——安详的国家,安逸的国家,安然的国家啊! 旁批 *“女”是“安”之本、之源。 *古人寓意于字形,此文察字而有悟。 *女子安于辛苦的劳作,换来了阖家安适的生活,寥寥数语,刻画出一幅安宁的居家图。 *第一主体:流言毁谤,女子使家国不能安。 *“祸水说”是嫁祸女子,“薄命说”是推卸责任。 *历数纣王罪行,简洁有力;批驳妲己祸国,斥谬揭谎。 *一场惊世爱情,却由女子独自承担悲剧结局和千古骂名,再摆出当初的信誓旦旦,是否有几分讽刺? *并非“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万丈豪情,而是一场将女子当“战利品”的可耻争夺。 *虽是为千万人谋幸福,毕竟彻底辜负了那一个人,下笔极有分寸。 *第二主体:名垂青史,女子为社会创造安。 *接连两诘,义愤如闻。 *清誉、深情,怎忍割舍?沉鱼、羞花,何堪重任? *有这样伟大的牺牲,才有家国之安啊! *长安之美,塞外之苦,一对照。 *昭君之弱,责任之重,再对照。 *“为大汉王朝撑起一片安定、安宁、安全的天空”——这是何等的功勋啊! *四十余字,为武后立一小传。 *“功过留与后人评”,这份心胸和胆识,哪个男皇帝能及? *西施、明妃、武后用行动昭告世人,作者以文字为天下女子呐喊。 *既然“有女即安”,自该“重女求安”,作者谆谆,万勿忘怀。 【总评】这篇作文起笔便不凡:由“安”字的字形引发联想,想到“女”与“室”——小而家,大而国——的关系,触发了对于女性问题的思索,大胆突破,另辟蹊径,以全新的角度来“说‘安’”,显示了作者不凡的胆识与厚实的积累。 此文的作者,多么像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妇女问题专家,一位维护妇女权益的人道主义者。你看,他熟知那么多中国古代妇女:从妲己、杨玉环、陈圆圆、意映这些悲剧角色,到西施、王嫱、武则天这些巾帼英雄。他熟知她们的故事,洞悉她们的内心,诗人的吟咏,世人的品评,更是信手拈来。正是这充实的积累,这些独到的认识和感悟,才凝聚成“室中有女即为‘安’”一句的喷发,才在“说‘安’”中形成正反论证的雄辩力量,才在“说‘安’”中展现出焕然文采。 【迁移片段】脸(江西卷文题) 这世上有多少女子成为男人遮挡赧颜的“遮羞布”!什么“红颜祸水”,什么“红颜薄命”,似乎所有过错、罪恶,只要这些借口就可以轻轻往女人身上一推,保全了男人的脸面。 纣王好色淫乱,暴戾昏庸,惹得民怨沸腾,群起攻之,但凭什么非说妲己是妖精转世、祸国元凶?唐玄宗迷醉沉沦,荒淫误国,似乎只要扯出杨玉环做挡箭牌便能得到几分宽恕,却又何须以“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盟誓来掩盖“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冤魂?吴三桂借口“冲冠一怒为红颜”,用“情圣”的披风遮掩“叛臣贼子”的心肝,但为什么将陈圆圆当作亡国的“祸水”咒骂唾弃?林觉民一纸《与妻书》的诀别成就了千古英名,可想到他那“意映卿卿”凄苦的下半生,谁又能说林觉民的壮烈不是和对妻子的薄幸紧密相连? (凤潇 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