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五: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8 11:22 新浪教育 | |||||||||
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这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我们哼着光良的歌在海边大声的许愿,我们手牵着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你这样活着真好”。流行音乐、电视剧、小说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我们紧紧包裹住。虽然偶尔生出一丝迷乱,偶尔有些人彷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流行文化与经典同行的年代,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它非但不会
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我们哼着《同桌的你》来纪念自己成长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葱岁月,同时我们也学习聆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的悲怆。流行与经典有时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偶尔也会出现交集。它们不会因范畴不同而相互抵触,相互磨灭。我们不必因为流行的普及而焦虑经典的丧失。正视“文化”的概念的宽泛性,是现代人海纳百川气度的表现。 活在当下的我们并没有被赋予权利标榜刚刚诞生不久的东西为经典,所以它们以流行的形式充斥我们的生活,但它们仍然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或许一百年后,当人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会被确定为这个时代的某种象征,并成为经典。因为这个时代有一些纸醉金迷,所以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常见表现手段,当言语不再能表达文化人的内心焦灼时,有些杂乱不着边际的搭配实际正是他们心中的呐喊。文化人正寻求着更新的突破口作为他们思想情感传递的媒介。于是,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杂而不乱,杂却大同,任何真正的被称之为文化作品都蕴含着对现实深深的思索,流行诞生于此,经典也从这里孕育。 人们通常用时间来考量经典与流行文化的差别,因为只有时间才能公正地审视出任何一种文化所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随着大量新鲜事物的涌入,我们更需要的是宽容。因为经典与流行或许只是范畴不同,他们都曾经伴随着我们体验成长的欢欣与悲苦。还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希望现在的流行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说李斯特的音乐曾经只是被当作哪个时代的情歌哼唱,那么说不定哪一天New Age的曲风也可以成为音乐史上绚烂的一笔。 流行美丽,经典依然永恒…… 旁批 *开篇的“浮躁与美丽”的并列很新奇。这与本文的思想保持一致。 *对流行文化的认识较为理性,“虽然(偶尔)……但……”认识较为客观。 *流行文化“非但不会悍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构成下文总纲。行文缜密。 第一主体: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互补性。 *金庸、李白,《同桌的你》《小夜曲》的例证典型、丰富,且语言表达显出功力。 *对“流行”与“经典”的分析,见解独到。“两个范畴的东西”“正视‘文化’概念的宽泛性”等观点的提出,增强了文章的深度。 *第二主体: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转化性。 *“时代的真实写照”是“流行文化”一百年后可以“被确定为这个时代的某种象征”“并成为经典”的理由。作者观点鲜明。 *以“意识流写作”为例来证明“流行”向“经典”转化、“流行”孕育着“经典”,作者选材典型、新颖,析理透彻。 *本段举证与分析的圆满结合,也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文化品格。 *总结段的“妙笔”颇多。 *第一,“范畴不同”“需要宽容”,重申观点。 *第二,“郭敬明”“New Age”,作者对这些“流行”不仅谙熟且充满善意。 *第三,“李斯特”,旧时的“流行”变为今日的“经典”,再次强化自己的观点。 *结束语与开篇呼应,斩捷而美丽。 【总评】这是一篇角度新颖、见解独到、材料丰富的作文。作者没有人云亦云,一味地扬经典而抑流行,将流行的东西均指斥为“文化垃圾”,而是辨证地探讨“经典”与“流行”二者的关系,从而全面地、发展地看待文化问题。 文章开篇即明确我们置身于一个“浮躁却美丽”的时代,随即将流行文化亦追求“真善美”的品格揭示出来。既而从两个方面阐述“经典”与“流行”的关系:一是“经典”与“流行”的独立与互补(潜在反驳了二者水火不容、矛盾永存的论调);二是“经典”曾经“流行”,“流行”亦可孕育“经典”(潜在反驳了“流行”必然颠覆“经典”、毁灭“经典”的论调)。为了支撑这些认识,作者举了大量文化事例(如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古典音乐、新生代作家、时尚曲风)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谓言之凿凿,颇具启发意义。 【迁移片段】位置和价值(全国乙卷文题) 我以为,世间的文化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我们姑且称之为“庙堂文化”,即那些经典的、学院派的文化;一种我们姑且称之为“江湖文化”,即那些流行的、平民化的文化。有人可能会认为它们的位置不同,价值也大不相同。于是,扬经典而抑流行的论调很多。其实,真实地反映生活是文化的功能,真即是美,美不离真,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的文化也是一种美,它是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美。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同时我们又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我们学着聆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的悲怆,同时我们又哼着《同桌的你》来纪念自己成长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葱岁月。流行与经典有时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偶尔也会出现交集。它们不会因范畴不同而相互抵触,相互磨灭。我们也不必因为二者的位置不同而“厚此薄彼”。正视“文化”的概念的宽泛性,正确认识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作用,是现代人海纳百川气度的表现。如果将“庙堂文化”比作厅堂,“江湖文化”则是一座后花园。它们的位置虽然不同,但各有各的价值。一座讲究的宅院,这二者不可或缺。 (周京昱 评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