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经赢你的大学》 > 正文

临门一脚的“帽子戏法”(4)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8 18:53  新浪教育

  专家点评

  代价或许就是经验

  点评人:杨开

  马锐虽然有着不断随风改变的目标,好像和很多大学生一样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但他所具有的坚持与探索精神、敢于放弃的魄力使他的职业发展方向正在逐渐清晰。马锐曾经走着一条中国大学生并不陌生的路: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学了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甚至是讨厌的专业;周围人都说大学期间应该多实践,所以一、二年级时只要能参加的活动都参加;到三、四年级开始真正为前途着急,出国还是考研,打工实习还是多考认证?实在拿不准就一锅烩。看上去忙忙碌碌的大学四年过来,当迈向社会的大门时,依然感觉自己什么也不会,说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这些经历并非全无意义,但是如果大学生早点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也许能少走很多弯路,马锐毕业后的职业探索也许不会付出那么多的代价。

  在职业规划发展的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小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有职业生涯的教育,他们有比较多的时间通过各种活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父母也会很好的支持他们。而在目前的中国,职业规划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没形成有意识的教育,单纯的应试教育又使学习成绩成为了学生惟一追求的目标,而大部分父母更视学习之外的事情为洪水猛兽。所以甚至有些学生到了大一、大二还认为,师哥师姐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大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加业余活动来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所以到高考报志愿时,只能凭家长的“金玉良言”,或通过对从未接触过专业的一厢情愿来报志愿。所以出现像马锐这样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学着并非自己真正感兴趣专业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说高中生还是懵懂年少,人生重大决策,如高考等多半还需听父母之言,那么上大学后,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了。这时你可以选择抱怨别人为你选错了路,或者当初为什么没碰上名师指点,也可以选择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行动,以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发展。如果你选择后者,也许我下面的建议对你的生涯发展会有所帮助。

  首先,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生涯大师舒伯(Super)认为,人在15至24岁间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活动、社会活动或兼职工作对自我能力、角色和职业做探索,主要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对于中国的大学生,上大学前普遍缺乏职业兴趣的探索,所以大学期间可以利用学校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尝试寻找自己的职业兴趣。因为是在探索阶段,所以参加的活动,或选择的社会工作可以有比较大的弹性,让自己有多一些的探索空间。马锐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参加了很多活动,其实是个很好的开端,但是“哪些是能够真正给他带来乐趣或成就感”呢,他并没有很好地反省与总结,所以最后,他未能将自己的职业兴趣明晰出来。所以想让自己的职业兴趣在诸多的活动中具体化出来,需要在参加每一项活动时,细细体会自己的感受和能力所在,逐渐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有比较愉快感受或成就感比较强的活动上。对于那些缺少任何兴趣的大学生,多参与一些活动,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兴趣,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其次,学习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小时候我们听童话故事,故事里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这样的故事听多了,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变得只有两种颜色:黑色和白色。所以一旦我们学了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眼前的路也似乎只剩下两条:或者换专业,或者漆黑一片的前途。但换专业又谈何容易,难道还真要退学重考吗?于是似乎只剩下了一片漆黑的前途。但这时如果我们看到黑与白之间还有更宽阔的灰色带,也许我们可以更积极地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看重学历的社会中,即使我们不喜欢的专业,学习它至少也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张社会承认的文凭;从更积极地角度来看,其实一个专业的学习需要一个人的很多能力。一个专业所包含的课程也能够培养一个学生不少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或多或少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将会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当我们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时,是否我们还可以选择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呢,可以用来从事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呢,而这所谓的兴趣一定是经过实践认识到的。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论是大学还是今后工作中,我们都不能得到理性中的完美发展,只能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

  第三,建立成就事件档案。一个人能够考上大学,能够顺利完成四年的课程,顺利毕业,这一点本身就表明,他在某方面具备相当的能力。同时,很多人在大学时曾经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的锻炼,这些实践活动无疑也让他们学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可是当面对面试官时,当被问起个人的特点和长处时,似乎这些经历完全不见了,个人的特点变成了千篇一律的“能吃苦、能与人相处、善于合作,善于沟通,做人积极,勤奋好学”等等。当然,任何单位都会喜欢能吃苦、成长快、善于与人相处的员工,但个体之间一定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所说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同样是吃苦,有的人是指他要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并且节衣缩食,而另一个人的意思可能是,他要放弃很多的娱乐和休息,把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某样东西。捕捉到这些差异,准确而鲜明地表达自己,一定比千篇一律的描述,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并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那么你真的了解自己的一些特质吗?你有办法向别人,比如一个面试者,描述你的这些特质吗?如果坚持记录令你骄傲或有成就的经历,一次奋发、一次失败、为某个目标奋斗的历程,记录每一个特殊的经历中表现出的你与众不同的能力和素质,并将它们建立成档案,这个档案将成为令你为自己自豪和在求职中胜出的理由。

  最后,避免盲目的考证或考试。马锐冲刺过很多目标,考

公务员、考研、读MBA等等,大学生确实比较容易陷入各种热门的考试中。也许是因为大家觉得大学教育太普通,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深造或者认证,才能真正成为精英。诚然,获得深造或者通过认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获得理想工作的成功率,但当目标不明确时,更容易像马锐一样似乎也付出了,却很少得到结果。因为人是匆忙和浮躁的,心中关注的是考过了、拿了证书是不是真的有好出路,对知识本身却缺少理解。这不仅使学习本身变得很痛苦,而且往往无功而返。所以建议大学生在想考证、考研或考GRE等时,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兴趣到底是什么,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想得到的理想工作一定通过这样的考试或继续教育才能获得吗,还是还有其他的可能途径?

  得到一份工作或许能体现一个人的实力,也就是临门一脚。将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很注重如何得到一份工作,以及得到一份高薪或者知名企业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素质,所以各种企业的面试题和应聘技巧集锦,简历如何制作等等的文章都颇受大学生欢迎。诚然,这些很重要,但是得到一份工作并非是终极目标,而仅仅是个开始。得到一个可发展的职业,才是一个人应当追求的目的,所以尝试规划你的大学生涯,即使在刚毕业时不能找到一份所谓理想的职业,但请相信你已经开始推启理想与现实之门。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