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9 10:42 新浪教育 | |||||||||
序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罗大华 皮艺军 应邀为本书作序,也是想尝试这本书中过于沉重的内容,那份重得难于估约的分量。这大约是由于生命的分量本身就难于估量。书中的一个个受害人的生命都是在一瞬间,在他
暴力是最有可能让人提前接触死亡的行为,这种行为打乱了人类有序的生命历程,把死亡强加给了生存的人。死亡是人类的大不幸,但正如斯多噶派哲人所说的:死并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被害者的死固然不幸,但他的生物意义上生命终结的这个不幸,却是那个加害他的人精神上的不幸所带来的。那个加害者在精神上已经丧失人类的生存价值,做出了不耻于人类的事,这是他的不幸。然而,还有更大的不幸,是所有生者对这种暴力死亡事件的反思以及这种反思中而体验到的悲哀。这种悲哀中所蕴藏的大不幸,不再像被害者和加害者的不幸那样具体,而是从总体上对人类的生存价值发出诘问:难道同类相残也是人类这种智能生物的一种本质标定吗? 由于世界存在着法律,人与人之间的杀戮便成为一场两败俱伤的噩梦——横空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随后是振聋发聩的爆裂,然后是短暂的余音,接着一切参与者迅即归于死灭。目睹这种情境,使我们反而感到生命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沉重,有时它是如此娇嫩,脆弱得就像一支劲风中摇曳的芦苇。正是因为生命失去了它应有的份量,以下这些有关生命的故事,才更加使得我们感到不曾预料的沉重。 英国作家科尔曼在他的那篇《论死亡》中写道:古往今来,人类敬畏死亡。这既是由于死亡所意味着的“不存在”,同时也更是因为死亡是上苍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一份不可推托的馈赠。而等到人打开这份礼物时,一切目前具有意义的,都随人的肉身一起消散而去了。可见,对死亡的敬畏,需要的不是愚蛮的勇气,而是需要理性的支撑。在死亡面前,人是渺小的,死亡是一个谁也无法抗拒其巨大吸附力的黑洞,那是你不得不去的地方;同时,在死亡面前,人又是伟大的,因为人是世间唯一的一种知道怎样去死、何时可能会死,从而知道生命意义的社会生物。 然而,对于自我、利益和各种贪欲的追求,却有可能让人忘却了对死亡的敬畏,他们会为了自我和利益而无视自身的或他人的死亡。他们不再敬畏生命,有些东西被他们摆到了生命的价值之上。他们在生活中自己从主体降为客体,成为了自己本能和感官的奴隶,向死亡做出无畏的挑战,在非理性的冲动中,他们做出了最愚不可及的选择。 马加爵这样做了,周一超也这样做了,在他们的心中涌动着的愤怒、仇恨、抱怨汇成了一股力量,一股能够摧毁自己,同时摧毁自己对手和仇敌的力量。他们尽可以这样不管不顾地离去,把黑暗的阴影留给活着的人。当有些人把死亡当成最没有意义的现象,另一些不得不从痛苦中重温死亡所蕴含的意义。因为正是这种意义,是生者得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