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 正文

暴力是一种适应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9 10:42  新浪教育

  暴力不仅是摆脱压力、赢得自我、取得利益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适应方式。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暴力成为了他们可能做出的选择,因为只有这种选择才能使得自己归附平静、安宁。从个性来看,这些人所做出的选择是可能的。例如,金华的徐力,他自认为既没有办法达到他母亲为他提出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办法逃避现实的这种压力环境,他便决定用消除障碍的方法,也就是让他的母亲从他的道路上消失。徐力以为,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使自己的心理获得平衡;这样做了,他们也就平衡了,他们宁愿承担这样做所产生的后果,
尽管他们并不能很真切地体会到这个后果对于被害人及其家属、对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以及对于人类的尊严的侵害是多么的惨重。可以确认,有不少孩子都曾经有过像徐力那样可怕的念头,只不过徐力做了,而其他孩子却因为个性的原因,或者环境等原因而没有去做。比如马加爵,在中学时,就曾经在日记中记载过他对父亲的憎恨,那种杀气腾腾的语言,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马加爵的影子。马加爵在1996年7月19日的日记里这样写道:“爸爸真是太狠毒了,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但我会坐牢的,我又不想坐牢,如果是10年,我将是25岁,真不好!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我无论如何要考上宾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从这些话里,我们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内在联系。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那种可怕的行为,有人没有做,命运就是一个样子;有人做了,命运就是另一个样子。而做与没做,在许多时候都存在于偶然性之间。影响行为的因素在综合发生作用,某些因素发生了驱动作用(比如外界的不良刺激、引发情感的冲动),另外一些因素却没有发生阻碍作用(比如没有朋友的劝慰、没有强力的阻止),于是这种冲动顺利地外化为侵犯性行动。而在其他的情境中,所有的条件都是在发挥相反的作用,于是这个侵犯行为就没有发生。有些时候,让行为发生逆转的,只是一些十分微妙的力量。比如上述马加爵打消了杀害他父亲的念头,只是因为他想起了姐姐的教诲——他姐姐阿泉给他的信中,马加爵都在重点话语下划上了红线。

  “必须去做”,这是人类残存的本能所发出的唯一的指令,人们可以从这一指令中体会到人类还没有完全脱离兽类的那些清晰的痕迹。这一指令在所有侵犯行为中还可以演化为“感觉好,就去做”(If fill good, do it )、“做你喜欢做的事”(Do what you want)……当人感到对环境的不适应,他们必然会做出调整,不是调整自己,就是调整环境。在调整环境中,有人选择了移去障碍物的方法,这就是使用暴力去除那些阻止他达到目标、让他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那些孩子杀害了严格管教自己的父母时是这样想的,那些孩子杀害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同学时,也是这样想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们的就是,人不是有了冲动就“必须去做”的,人不是听凭自己的本能和情感驱使的。每当你的本能向你发出“必须去做”的指令,人的理性就要出来辨析这个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最后只让那些对他人无害、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变成现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