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和全面发挥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9 11:14 新浪教育 | |||||||||
采访人:面对青少年的种种问题,还是要从具体层面来逐步解决问题,那么,教育的改革和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围绕这些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马教授:近年来,国内教育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和实践却非常不够,现实中教育功能的发挥是片面的。
现代教育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应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应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学会生存》中,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勒内·马厄指出: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教育具有开发潜能、启迪心灵、陶冶人性、塑造人格的功能,通过教育可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发展、完善。 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主导观念与实践课题之一是教育的“人本化”(人性化)的观念,突出强调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即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思维、理解、技能等认知侧面,而且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兴趣、态度、需要、信念、自我决断这些情意侧面。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智力开发,还必须充分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格的全面开发。 教育的核心是人,关怀的应该是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人的生成。教育本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力价值为目的的神圣事业,教育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是教育的要义。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关注人的生命才是教育的本真。 然而教育的这一使命在现今的教育中却常常遭到忽视和遗忘。目前的教育在培养人的情感、塑造人的心灵、开发人的潜力、完善人的人格方面还远远没有做好。它过于强调为经济服务的一面,而忽视了为人本身服务的一面,即重视了技术教育而忽视了人性教育。教育不仅没有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提升,甚至有可能成了压抑生命和扼杀生命活力的方式。 我们的教育缺乏对人的关怀,使得学生体验不到生命中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由于青少年学生对死亡、疾病、生命的残缺毫无认识和体会,造成了许多青少年学生对自我及他人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态度相当普遍和严重,自杀事件的增多无疑与此有关。 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来自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一个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当代青少年经历的磨练越来越少,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快餐文化”和应试教育使青少年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人生真谛的把握,而容易陷入到物质享受中。一旦压力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以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极端的方式就是自杀或是伤人。 青少年的自杀除了缺乏正确的生命教育外,还与日常生活中不恰当,甚至错误的教育影响有关。比如大众传媒、文学作品中对自杀事件不当的报道、渲染,对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是传统观念中生命意识的误区。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斥着对生命的轻视、漠然、贬低和排斥。第三,家长和学校通常对孩子回避死亡话题,缺乏生命与死亡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儿童青少年对生死所知甚少,或充满神秘感,或把死亡看得过于简单,不懂得生与死的真正意义,因此也往往会不珍惜。第四,西方思潮中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也对一部分青少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认为“人生就是烦恼”、“人生就是悲剧”。第五,近年来,西方的另一种生命价值观也在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产生影响,即认为生命属于自己,生死是个人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上述这些不当的思想观念都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来予以纠正。 采访人:在教育实践中更多地注入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注重青少年价值观和人格的培育,重视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您有些什么建议和期望? 马教授:生命教育话题的最初提出是源于不断增多的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的事件等。由于这类事件的触目惊心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探讨其原因和对策时,人们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之类的设想。尽管随着人们对生命教育内涵的不断挖掘,生命教育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预防自杀的层面,而进入了更高更深更丰富多彩的层面。但预防和减少自杀始终是生命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之一。 我们认为,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无疑是现代社会的解毒剂,是改变教育弊端的良方。我们要在反思现代教育缺失的基础上,构筑理想的生命教育理念,给生命教育以必要的人文关怀与重新审视。加强生命教育,珍爱生命之存在,提升生命之价值,创造生命之魅力,是当前教育不可或缺的。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生命理念。 生命教育在学校逐渐受到重视,具有重要的意义,生命教育的回归正是在理性批判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关怀。它意味着教育正在审视原有的缺陷,正在加强其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功能,意味着现代社会下教育正在越来越多地寻求一种发展的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社会与个体的平衡,个体心身的平衡,个体理智与感情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