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与生命意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09 11:14 新浪教育 | |||||||||
自杀与生命意识——心理咨询专家马建青教授访谈录 刘薇 主题词:青少年自杀问题,教育危机与反思,生命教育,人文关怀
采访人: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屡见各种媒体。我们在策划、撰写《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这本书时,从多个层面及渠道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自杀案例,许多事情让人难以平静,在为这些年轻生命惋惜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从更深的层面思考相关问题。您作为资深的心理咨询专家,多年来一直研究和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您如何看待青少年自杀现象?它与社会变迁是什么关系? 马教授:自杀的增多无疑是一种社会病态的表现,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弗里德里希·包尔生这样说过:在最简单的生活条件下,自杀发生得最少;生活条件越复杂,自杀的发生率就越高;文明越发达,自杀越频繁。 汹涌发展的现代化乃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趋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变革的过程,是民族文化、国民性格变迁的过程。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强大的力量也给人带来了压迫感。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膨胀,空气污染,人际关系复杂,竞争不断加剧,观念多元多变,这些都容易使人失去稳定感,陷入焦虑、不安、压抑、苦闷中,严重影响了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人们把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技知识作为追求的目标,以为这些就是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往往注重物的建设而轻视人的建设,过多关注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指出:物性的过分扩张就会导致人性的匮乏与生存危机。马尔库塞也指出:现代经济、政治、科学、文艺、哲学和日常生活已丧失了它们原有的丰富性,致使人成了单面人,精神危机和感觉异化日趋严重。 随着物质的丰富,精神的充足就显得特别重要。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然而精神生活质量并没有获得同步的发展,人的精神失衡了,生命意义缺失了。在一个工业化、科技化、都市化的现代社会里,如何保持人性特质,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面对一个追求功利、注重竞争,物欲横流、心浮气躁的时代,人们失去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考。而生活于其中的当代青少年必然会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地受到影响,他们或通过影视和媒体,或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或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着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成人社会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教育的功利性等等,都在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灵魂,以致他们中的一些人对物质生活享受的关注更甚于生命本身,一部分青少年同样面临着精神上的无家可归。他们本缺乏健康的生命意识,加之社会追逐利欲的潜移默化影响,因此就容易对生命产生模糊、不当的观念和行为。 采访人:中国正处于纷繁的社会转型期,现代化的过程可能是漫长而曲折的,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与背景下,教育也受到大环境的深刻影响,目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您认为教育的种种“问题”是否会不断导致“问题青少年”的出现? 马教授: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困境,人们往往寄希望于教育的作用,教育被赋予了神圣的职责,教育要为改变人的失衡做出应有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中指出: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王牌。教育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 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因此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就是教育最原初的意义,同时也是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与目标。然而现代教育不但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朝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在工业技术时代,教育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把人制造成标准化的教育商品。教育本应是为人的,但“人”却在现代教育中被放逐了。 作为社会中的组成部分,目前的教育深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受强烈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驱使,也由于科学主义的过分张扬,人文精神被遮蔽了。培养人的教育演化成了狭隘的应试教育,教育也由此发生了异化,集中表现为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塑造,重科学素养轻人文素养,重规范整齐轻创新独立。学校的任务只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而忽视了首先是培养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功能。学校教育没有重视情意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体悟生命的可贵可爱,从而由珍惜生命转向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在这种状况下,青少年日益成为“快餐文化”的一代。当他们面对各种生活问题时,容易或自暴自弃,或离家出走,或轻生、犯罪,他们无法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他们难以承受生活中的挫折,生命变得脆弱。然而,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理解人生,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那么青少年中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将会减少许多,自杀率也不会这么高。 综观青少年中发生的各种自杀事件,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它是生命意识过弱的表现。面对不断增多的自杀事件,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时代,反思我们的教育以及与此相关的生命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