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关注复旦面试招生 > 正文

上海高校面试招生调查:考北大清华学生被雪藏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7 16:20  新京报

上海高校面试招生调查:考北大清华学生被雪藏
3月11日,上海交大举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咨询会。

  王瑶华没想到自己会赶上这样一次改革试点。

  4月1日,愚人节,她斜穿整个上海,奔赴复旦大学参加该校面试。第二天,她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另一场面试。

  吸引这位高三学生的,是“预录取”的前景:只要通过面试,她要做的,只是选择哪个学校更适合自己,而不用再担心6月举行的高考———在今年两校的“自主选拔”招生改革中,高考成绩首次只成为录取的一种参考。

  媒体将这次改革称为高考的“破冰之旅”,在考生能够同时报考两所名校之外,更引人关注的是,高考的决定作用首次被远离,高校能够以自己的标准选拔学校需要的学生。

  “阻力很大。”复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说,他在不久前遭到不少网友的声讨,认为复旦的自主选拔标准存在着不合理。事实上,自这两所高校的试点方案公布起,争议就从未停息过。

  谈到自主选拔,郑方贤还是会笑得很兴奋,“这很有意思。”他具体设计了复旦的自主选拔标准,他知道在这个制度设计中蕴涵着什么,“它会改变很多东西,”对高校、对中学教育,乃至对整个高考制度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最后关头”获批

  在给各个高中的校长召开会议的同时,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燕爽、交大副校长殷杰仍在北京“游说”教育部批准这次的改革方案。

  今年2月,姚国超就已听说这次高考制度中会有一些改革措施,但他不清楚会是什么。“只知道2月份改革方案就上报了,但一直批不下来。”

  这位分管高三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显然是上海市位育高级中学里最关心此事的人之一。

  3月3日,复旦大学在招生网上公布了《复旦大学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明确了此次改革的具体办法。月初,该校还专门就此事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担任。

  郑方贤说,复旦的选拔制度在去年7月高考结束后就开始酝酿,“制度上每个细节都是一个观念性的突破。”

  但直到临近面试的最后关头,这个方案才获得批准。

  3月10日,姚国超去上海交通大学参加关于这次自主选拔试点的会议。会议召集了上海各所高级中学的校长、副校长,来了解自主选拔的具体办法。

  直到中午,姚国超等各中学校长已经听完了所有相关政策的介绍,“大家在会议室里无所事事,干等着北京方面的消息。”

  此时,改革方案仍未被批准。但复旦的笔试时间已经定下,在9天之后。

  在给各个高中的校长召开会议的同时,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燕爽、交大副校长殷杰仍在北京“游说”教育部批准这次的改革方案。

  在经历了针对众多细小措施的磨合、说服的过程后,到3月10日那天,只留有最后一点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就是那些被面试通过的考生究竟还要不要参加高考。

  上海方面递交的方案中提出,“凡是被这两所高校面试录取的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郑方贤说,复旦设计的选拔方案中有笔试这个项目,先通过200道选择题的笔试,才有递交自己材料、申请面试的资格。“既然有了文化笔试了,再进行高考就显得多余了。”

  但教育部认为,那些被预先录取的考生还需要参加高考。其理由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高考成绩依旧是衡量生源质量的最有效、最公平的标准。如果一下子去除,恐怕会造成过于强烈的社会反响。

  那天直到过了午饭时间,北京方面还是没传来同意试行的确凿信息,“交大让我们先回去,把组织工作做起来,说自主的选拔方案应该是没问题的。”

  3月10日,姚国超去上海市教委开会,会议内容依旧是这次高校自主选拔改革,参加会议的人除了中学校长还有市委市政府的官员、教育考试院的领导。他知道,方案最终通过了,但被录取的学生仍要参加高考,和以前不同的是,成绩只是作为参考。

  “特权”争议

  “但其实,我们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北大、清华。”姚国超说,现在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把能考进北大、清华视作一种荣誉。

  在这个会上,姚国超知道了这次改革在孕育中的另一些艰难。

  “上海市政府对这次高校自主选拔改革非常看重。”它是上海市教育系统四项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姚国超说,但这项改革的阻力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上海市政府要求高校在运作和宣传上要保持低调。”

  一个阻力是来自兄弟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宣传部的熊丙奇分析说,自主选拔改革会被一些兄弟学校认为是一种特权,用来吸引更好的生源。北大、清华享有零志愿的特权,他们可以比所有高校优先录取考生。而这次复旦和交大自主选拔的录取时间都在北大、清华之前,也就是说,两校可以比北大、清华更早地录取一部分学生。

  4月14日,复旦和交大公布了预录取的学生,两所学校各291名。而这些学生中原本有一些或许会去考北大、清华等外省市高校。王瑶华班上的数学课代表原先就是要考北大、清华的,他在参加了交大的面试后,被交大录取,他原先的计划也就放弃了。

  “外省市的高校还是挺看重上海生源的。”郑方贤也承认这点,他认为,毕竟上海集合了比较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出的高中生是比较优秀的。

  “但其实,我们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北大、清华。”姚国超说,现在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把能考进北大、清华视作一种荣誉。作为上海的一所市重点中学,位育中学去年有两名学生考进清华。2004年,有6名学生考进北大、清华。“一般而言,想考北大、清华的学生是不会去考其他学校的。”

  姚国超认为,教育部坚持让被录取考生参加高考,也是为了淡化改革中的特权色彩,以达到某种平衡。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