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扩招“补”扩招引发的经费缺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0:18 华商网-华商报
扩招怪圈 用扩招“补”扩招引发的经费缺口 扩招同样让高校自身措手不及。 陆根书说,起初扩招出于经济目的,拉动内需,是政府行为。但一旦扩招起来,规模就很难控制,过快的扩招速度引发了师资力量不足,教室、宿舍、实验设备等硬件设备紧张, 包括大规模的校区扩张,根源也在于此。 据了解,国外高等学校平均师生比为1∶14,我国目前的师生比约为1∶16,但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行政人员,各校情况不同,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比也不同;另外,迫于学术压力、兼职等原因,一线教师花在探索教学上的精力在减少。 “如果三个年级一起算,我们系的导师所带的研究生人数在1至18人之间,而以前,导师最多带两三个。”王芳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抱怨,“三年的课程几乎在第一学年就学完了,研一准备审考、进入英语复习大战,研二仅开了两门课,很长时间都没分导师,导师分了却找不到人;研三没有课程,一边准备论文,一边忙着找工作,三年就这样荒废了”。 人们发现,扩招后部分高校教育质量似乎降低了。 事实上,早在三四年前,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就已经先后宣布不扩招,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说:“西安交大这几年不但没扩招,招生人数反而有所缩减。”“985”高校(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随后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大、清华等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基本上是零扩招。 二本、三本类的普通高等院校占了扩招的大多数份额,“比如江西九江学院有三万名学生,而西安一理工类院校由扩招前的8000余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两三万人,不少高校有4个甚至6个新校区和合作办学点”。 “不同学科的扩招增长比例也不一样,偏文科的专业多一些,而理工科受制于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没法随意扩招。”另外,市场上兴起的电子、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各大高校都铺天盖地地开始扩招。西安某高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每年招收艺术类本科生80名,同时,自从国家增加“三本”录取批次以来,该专业“三本”招生人数以50名、100名、150名的速度增加,而本市其他学校的该专业也陆续开设招生。 其实,热门专业招生“过热”所引发的就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即使国家在2007年将扩招的比率控制在5%,但绝对人数的增加仍相当惊人。 “大规模扩招的责任其实不完全在高校,国家承诺2000年教育财政占4%的目标到现在都没实现。”陆根书说。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2000年达到4%”。但在实际执行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NP/GDP的比例始终没有达到4%,2000年仅占2.87%;历史上该比例最高点是2002年的3.41%。“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扩招引发的经费缺口怎么补?有些学校只有通过继续加大扩招力度来产生规模效益。”高校扩招已经陷入了一种“怪圈”中。
【发表评论 】
|